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突破供应链金融瓶颈方法突破供应链金融瓶颈方法随着产业界出现的链式化趋势,供应链金融唯有与产业链发展和交易模式紧密结合,才能为其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突破供应链金融瓶颈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产品开发贴近产业链随着产业界出现的链式化趋势,供应链金融唯有与产业链发展和交易模式紧密结合,才能为其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因而,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基于实体经济和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这对银行的产品设计及方案实施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业链金融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唯有与实体经济中的产业链发展和交易模式紧密结合,才能获得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基于产业链的产品设计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交易模式千差万别,由此产生的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也决定了银行设计供应链金融产品时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本身进行“量体裁衣”。例如,通过对产业链进行研究,银行为处于大宗商品行业上、中、下游的的冶炼商、贸易商和终端用户设计的诸如预付款融资、货押融资、装船前融资等结构化融资方案便是契合产业链特征与交易模式的产品和服务。深入的行业研究和客户交流有助于银行获得关于客户需求与反馈的信息,使产品创新摆脱“闭门造车”,建立持续性强、灵活度高的产品创新体系,提升产品研发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以行业供应链金融带动产业链客户群拓展。供应链金融的理念是银行通过控制商品和服务交易产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为整条产业链提供系统性的融资安排设计。例如,通过向核心企业提供针对上游供应链的“供应商融资方案”与针对下游供应链的“经销商融资方案”,帮助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提高营运效率,加速资金流转。与此同时,银行以“1+N”式的长链模式拓展客户群,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为N个“1”客户提供成熟的量身定制服务,最终实现行业内横向的产品复制和纵向的客户群延伸。通过“以行业为载体”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银行一方面与客户建立了比普通信贷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和信用基础,增强了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得以进一步挖掘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和业务机会,实现“以点带面”。通过行业专业化研究提升业务管理能力。银行通过向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将供应链产品嵌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购销活动中,从而实现风险缓释。而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银行在业务管理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更需要银行深入行业研究、掌握交易模式,建立高度契合行业特征的管理体系。因此,银行需要深谙行业惯例、市场行情以及交易规则等,同时要与仓储、物流、保险及期货等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应涵盖市场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三个维度,通过KYM(了解你的市场)、KYC(了解你的客户)、KYB(了解你的业务)、KYP(了解你的产品),制定与行业特性紧密结合的总量控制、客户甄选、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措施等。风险管理对症下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体现在商品交易中所运用的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包括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其中结构化特性旨在弥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融资的风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自偿性的高低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的技能,融资项下的资产将作为第一还款来源。银行主要依据该笔业务的自我清偿特征以及借款人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对借款人进行授信,而非依据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级。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基础交易本身、上游履约能力、下游支付能力以及交易标的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银行须通过产品组合应用或结构化安排对交易进行全流程控制,从而在对贸易各环节风险进行缓释或转移,降低债项层面的风险的同时,提升供应链整体信用等级。要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银行须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特点出发,重新审视业务风险的控制基础和控制方式。基于交易主体与交易标的的债项评估。传统银行信贷融资业务中,客户的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所重视的风险评审标准。然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多具有自有资产少、负债率高的特点,信用评级和财务指标有时并不占优势。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背景、贸易环节紧密相连的明显特征决定了银行的风险评审标准不应仅局限于单一授信主体的考量,还应特别关注授信主体在所处供应链中的位置及所处交易中交易标的的风险缓释条件,从而对该笔债项作出准确评估。基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特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