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中演讲教学法的运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中演讲教学法的运用在新常态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自然辩证法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一、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适用演讲教学法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为适应和满足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为导向进行办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学位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区别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自然辩证法教学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设置调整引起的变化。应用技术型高校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演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相关主题,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题,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撰写制作小论文及演示文稿,由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回答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主题演讲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检索资料、自主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在专业学位硕士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应用演讲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理论理解困难、各种教学方法独立使用教学实效差和学生不重视不参与、课堂“抬头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演讲教学法与自然辩证法教学目的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是契合的。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概论课采用演讲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演讲教学的组织实施(一)演讲教学中的主题选择在演讲教学中,好的主题是核心,可以激发同学的研究兴趣。就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而言,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首先,主题需要有理论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在设置主题时,要紧密结合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内容。其次,主题要与现实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设置主题时,要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变化和学生专业研究的现实,体现科学技术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的发展,按照上述原则,依照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选择既理论联系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演讲主题。例如: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和启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及如何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当前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及重建路径;研究生本专业中科学技术方法的运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李约瑟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增进人类的福祉;如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等。(二)开展演讲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演讲教学过程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课堂的中心,教师则是指导者和组织者。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第一,绪论教学结束后,在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等有一定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公布演讲主题,题目的数量根据研究生人数和专业分布确定。第二,学生分组选题。分组方式可以多样,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班额实际,每个演讲小组由3-5人组成,既有利于开展团队研究,又避免“搭便车”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按学号分组,为了便于沟通讨论可以按寝室分组,为了增加研究深度可以按专业方向分组,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可以直接选择公布的题目,但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在主题范围内自拟题目。在分组选题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第三,学生课后对相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借助互联网、文献数据库和图书馆的资料检索方法,向自然辩证法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及本专业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根据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小组要做好人员分工,利用有限的时间占有丰富的资料。第四,学生小组根据选题,拟定写作提纲,结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成果,撰写初稿,并经过几轮修改,把研究内容形成论文(演讲稿).根据文字内容,制作演示文稿,由小组确定的演讲人进行预演讲,对演讲内容、演示文稿形式和演讲方式进行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终稿。第五,按照计划的演讲教学时间,由学生上台演讲,每组演讲时间在6分钟至8分钟。每一个主题,由两组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保证内容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