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纪发〔2010〕24号关于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回头看”的通知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各部门,各群众团体,县直各单位,各管委会,区、市驻海原各单位:根据区、市党委、政府要求,我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自去年11月开展以来,大多数乡镇、部门(单位)能积极安排部署,认真查找廉政风险领域,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区、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年3月,自治区纪委对全区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主席作了重要批示,对抓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纪委主要领导亲自调研部署,具体指导,督促落实。自治区纪委拟于7月份召开全区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为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全面深入推进我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现就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去年以来我区突出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各乡镇、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要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切实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全面深入推进工作开展提供坚强保证。二、积极宣传动员,营造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浓厚氛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乡镇、部门(单位)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和贺国强书记工作报告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宣讲《廉政准则》,对照《廉政准则》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大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让党员干部了解、知道、学会、运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知识,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好预防腐败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使他们自觉融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及时排除廉政风险和隐患。同时,要加强工作开展情况信息报送,通过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等手段,及时报道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三、严格操作规程,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我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自开展以来,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有的部门和单位领导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工作敷衍了事,部署安排和落实不到位;二是调查研究不够,没有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有的部门、单位没有紧紧围绕权力运行、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查找风险点,排查不够细致,领导审核把关不严,上报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的防范措施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管用。各乡镇、部门(单位)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研究审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查风险隐患。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本部门、本单位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经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在一定范围内公示。(1)查找岗位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认真分析并查找个人在岗位职责、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报所在科室或党组织审核。(2)查找科室风险。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许可、执法以及司法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岗位,组织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和分析风险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报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审核。(3)查找单位风险。结合区域和行业特点,各部门、各单位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报上级纪委(纪检组)审核备案。承担涉及全局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要在查找自身风险点的同时,切实履行牵头职责,按照系统和行业管理规则及流程,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主动查找行业系统风险,指导基层工作。2、制定防控措施。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重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1)针对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报所在科室或党组织备案。(2)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