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科技期刊促进科研人员成长的实践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一个优秀的科技期刊团队,应该做到具备全球视野、实时跟踪科研动态、科学组织策划专题,有规划地逐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吸引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1科技期刊对科研人员具有培育作用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成果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功能角度来看:于个人而言,科研人员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个人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同行认可、学术成果等的重要评判依据;于群体而言,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量和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数量,是衡量国家、研究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而科研人员又是科研群体的核心,因此,说到底,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实现自身发展的土壤。以《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例,该刊经过多年有计划、系统性的建设,已成为石油科技类影响力较强的期刊,刊载了大量石油、石化等领域的优质文章。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发布的2022年SCI期刊引证报告,《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因子为3.803,超越了,创造了该刊创刊以来最高纪录。《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同时也“反哺”了,期刊针对优质内容的传播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包括与国外平台建立直接联系,同步发布最新内容,借助国外知名的传播渠道来推广优质及其最新成果。通过一系列长期努力,期刊对的“反哺”作用初见成效。据统计,在该刊发表过文章的国内,有96%都收到了国外期刊的约稿,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实现期刊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石油勘探等相关领域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形成了期刊和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2《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力现状《石油勘探与开发》创刊于1974年,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于2022年进入SCI,近年来影响因子持续升高;在全球石油工程类SCI期刊中排名第3,继续保持在Q1区;总被引频次由2022年的3818次增加到4738次;引用其刊出文章的SCI期刊为125种;读者覆盖世界127个国家或地区;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7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5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6届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有13篇刊出的文章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文章”;2022—202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始终处在前5名;在录用率不到4%的情况下,依然连续10年保持年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2]可以说,《石油勘探与开发》已成为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名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最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3科技期刊培育科研人员的举措科技期刊不仅对科研成果的交流、宣传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同时是和读者,是科技期刊的服务对象,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是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动力。科技期刊通过发表前瞻性理论成果,可以引领、推动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推进与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具体实践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3.1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是重要科技成果的信息来源。科技期刊尤其要重视各类学术交流会,科技期刊的编辑团队通过会议学术报告不仅可以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增强专业素养,更可以面对面与业内专家交流,对重大前瞻性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组稿约稿。[34]科技期刊编辑要切忌“等靠要”的不良作风,积极“走出去”“上会(学术会议)”“下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勘探与开发》根据所在期刊的学科领域和所负责栏目的细分方向,搜集、跟踪会议信息,精准分配给编辑,大家分头上会,全面把握参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成果,进而挖掘高水平的潜在,积极与对方取得联系,作为写稿、审稿的储备专家。[2]3.2跟踪科研项目科研项目是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摇篮,而优秀的是期刊发展的根基。为了培养并建立稳定的优质群,科技期刊要紧跟前沿科研项目,在跟进项目进展的同时,挖掘优秀科研人员,以定向约稿组稿为手段,以发表中英文优秀文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