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0岁之前你要拥有的身份资本的人生哲理城市里的末班车;周末里咖啡店的一隅;路上步履匆匆拿着公文包的行人……都好像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好焦虑啊"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越来越多的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每个人都好像变成了陀螺不停地旋转,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落下。我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只为了拥有一个"标配"的人生。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真实的自己早已经被丢掉。上周最轰动的新闻之一,是摩拜单车的收购新闻,80后创始人胡玮炜从一名记者到互联网创业者,用了三年时间,累积了15亿的财富。80后、三年、15亿,几个关键词就将"同龄人正在碾压你"的气势直接推至了舆论的视野。恰好最近又出现一个热议话题"30岁年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这句话和"80后身家15亿碾压同龄人"简直可以凑成一副对联了。不得不说,这世上有种最好贩卖的焦虑就是"你不够好"。例如,一开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就将"原地踏步等于退步"的焦虑抛给大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让人完全不好意思再提什么"岁月静好"。"你不够好"这种焦虑直指羞耻感。羞耻感是最容易和人品联系起来的感受,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可以为此内疚,但如果开始感到羞耻,就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不好的。它激发的不是比较后改变的动力,而是让人进入比较后被贬低的狭隘。0130岁左右,你开始担心什么?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观看,20-30岁正常的焦虑是怎样的。知乎上有一个热门回答:有哪些事是在你接近30岁时,才开始在意和担心的?总结了一下用户冯骕的回答,当时拥有腾讯稳定工作的他,在担心以下事情:发自内心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少社交活动减少,更愿意待家里不再那么在意领导的看法,陷入迷茫:什么样的我,才是更好的我发现父母越来越依赖自己不那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睡眠时间越来越长,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消费带来的快乐变得稀少而高价忘记自己的生日不断焦虑:我会一直做一件事,还是会做不同的事他的回答真实得很有质感,也很有代表性,道出了临近30岁的真实反思:你对自己有一些了解,但还未足够了解,而感到时间对自己有种催促感。这是正常的焦虑——并非所有的决定,都有十足把握,但放弃又还远远未够,带着不确定感继续尝试和探索。02比焦虑更重要的,是拥有这些能力我们究竟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才不至于被人抛之身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对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第一,我们身处信息洪流之中,需要的是使海量信息产生意义的能力。第二,不要学习技能,而要学习灵活性。这让我想起,焦虑最容易出现在我们的个人空间被挤压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女士向我谈起她最近参加的同学聚会,曾经一个并不起眼的男生,变成了拥有自己的公司、财富过人的同龄人,她很失落,同样是10年,为什么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如此之大?这种比较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挤压她的个人空间,看不上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生活。也有创业者分享,在一次行业年会上,看到曾经那个跟着她实习的小女生,进入大公司三年时间成为资深产品经理,在众人包围下自信从容地社交,自己的资历、头衔一时间显得岌岌可危,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会颠覆性否认掉自己的。这个时候,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宝贵。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随时被碾压的声音环绕,有人会告诫你,原地踏步等于后退;张泉灵也掷地有声地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小区里卖煎饼的阿姨,月入两万;公园里的大爷,也会理直气壮地评价,月薪一万等于要饭。这些声音必然是有冲击的,但是面对它们的反应,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有些人会快速的调整,知道自己一时以偏概全,能快速回归到自己的节奏中;有些人会觉得突然面临了不可解决的问题,甚至来不及嫉妒,就陷入深深的失落。0320-30岁:建设自己的"身份资本"你愿意为自己投资什么呢?时间、金钱、还是更多的可能性……临床心理学家MegJay在TED演讲中,提到她的第一个来访者,一个20多岁的姑娘。当时这个姑娘在谈一场愚蠢的恋爱——对方人不怎么样,但她也无所谓,想着尚且有大把青春。而Meg也没当回事,直到她的督导提醒她:她不嫁给这个傻瓜,以后也会嫁个另一个傻瓜。Meg这时才醒悟:20-30岁的确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并不能等到30岁来临,才开始为自己考虑一些重大的事情。有大量的数据在告诉我们,20-30岁可以起到某些关键性的作用。例如:人生80%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35岁;事业前十年的发展对今后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在30岁左右,大多数人开始选择和伴侣结婚或者同居;20-30岁的性格改变要远远多于其它时期。当Meg列举出这些数据,她提出了一个词,叫"身份资本",认为20-30岁最应该去做的就是增加身份资本。"身份资本"是我们对自己的投资,用来增加自身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