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心得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夷陵区建设发展、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8月30日—9月5日本人在肇庆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这次学习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是深刻的,使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的信念得到了纯净和提升。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和谐社会在我们的祖先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那里早就期望了,老夫子希望的社会:人们和睦相处,国家安定团结,社会和谐。中国有五千年道德教育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这些都是前人经验教训的承传,值得我们认真地吸取。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精神的涵育,培养爱人民、爱人类的全球观念“一个在家庭中得到过爱的照耀的人,他会用爱心去照亮世界;一个在家庭中得到爱的温暖的人,他会用爱心去温暖世界。”要培养公民,特别是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首先从爱家庭、爱父母开始。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要求其爱祖国、爱人民。一个“爱”,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基点。儒家的“仁”的核心是爱人,它奠定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二、传统文化重视修身立德,诚信笃志的修养文化,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我们看到儒家提倡的是一种示范性的教育。从儒家的道德培养看,我们今天强调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重于言教”,不正是强调示范性吗。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修身是一种主体的自觉、自需与自律,重在“慎独”,古今在道德上有建树的人,无不重视修身教育,而重视道德的自我修炼强调教育的示范性,恐怕正是我们今天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民警的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三、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推己及人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用,重视义,利观的培养胡锦涛主席说得好,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华民族的新道德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弘扬它便可以将潜藏于国人心中的传统美德复苏起来,培育起来。而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本身,突出的就是群体和谐精神,滋养了崇尚和谐的民族心理和品格,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她主要强调公民与公民之间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要团结友善,首要之点是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要学会平等待人。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其核心还是一个“仁”字。儒家的道德体系中“仁”为道德总纲,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邓小平同志提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就是新时期所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关心他人,当然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每个人不论生活贫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