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国土资源开发难题以及解决举措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的全部资源,这些资源主要的特征是国土属性;而广义的讲国土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而本文研究的是附属于经济体下的可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但是当前国土资源变成了稀缺资源,造成了生产、活动的被动,破坏了生存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它对于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都需要去理顺.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环保的概念这几年已有提出并且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而顺着这个概念我们进一步的提出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遵循生态经济原理,进行循环经济研究,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价值.1国土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耕地逐步消失从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建设和商业用地的加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有些省份因违规用地量较大,下达的年度用地指标部分用于弥补超计划用地,影响了新一轮地方经济建设.此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形成的旺盛需求,大量的耕地上出现了厂房,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工变为工人,这个转型的本质是农民放下了手中的耕地,找到了更适合的挣钱方式,土地出让带来的巨大收益,政绩与gdp增长挂钩,部门发展规划的用地期望,农民对种地缺乏积极性等,都成为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因素.有一些原来自己的耕地也荒废了,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存方式,忽略了对耕地的管理,从土地收归政府后,土地的获得变得困难,或者说土地掌握在了政府的手里,而政府又是宏观调控的把舵者,特别是地方政府,在近几年的建设中大肆使用了耕地,把城市周边可利用的耕地进一步的消灭光了,而这种趋势逐步漫延到交通较为发达的农村,占有土地但又缺乏管理,土地随着企业的效益而生存,企业没了,土地也荒废了.1.2国土资源的持续污染前面我们讲到耕地,到后来开始往XX县区的山、湖和海岛开发,许多开发商大量开发房地产造成山林生态的破坏和水污染以及海岛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量的国土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大量的污染源造成了近年来生态的持续恶化.还有就是各类矿产资源的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开采后造成的二次污染,许多矿开采后就废弃了,而污染源没有消除,自然资源通过开采变闲为宝是支持经济建设的好事,但是如果不注重环保,这将给人类造成更为持续的经济损失,生态的恶化已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变成了人工花园,越来越多的山、水资源被垃圾包围,我们还有多少年可以在这个土地上生存,如果不重视生态和环保,那么我们终将被自然所抛弃.2国土资源管理上的应对措施2.1强制保证耕地比例耕地保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利益,所谓政治意义,中国如此多的人口,如果连农业的保证都没有,要依赖进口,那么在战时这种颓势会影响到战略.而经济上更不用说了,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保持耕地就是保护好农民的生存基础,不使农民放弃耕地而选择打工,不使农民失去家园、失去依靠.因此,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耕地概念,强制对以粮食生产产能好的耕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立耕地标准,设置等级,将耕地细分为在耕地和宜耕地,同时对农业人口进行跟踪,农民持有土地有一定的目标,不然土地国家将会收回重新分配;比如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农地,必要时可以恢复为耕地.其次是严控耕地流失途径特别是要规范建设用地,同时也要考虑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再次是继续强化耕地保护问责制,把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加大行政责任,特别是领导问责制,对开发的土地要进行统筹安排,不允许地方政府私自开发,超过一定面积的土地使用要报国务院并请专家组评估,这里是指面积一定要控制在很小,不然仍有空子可钻.最后,将城乡建设用地纳入整体规划,统一管理.2.2加快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性和立法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一定要重视生态和环境,特别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多年以来,许多政府部门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损害生态环保为前提大量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或者由于自身资源的特点,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时,由于经费问题,也不重视环境的保护,最终造成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1/3,而能耗却占工业能耗的七成.利益驱动是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导因素:盲目强调gdp的增长是地方政府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发展的直接诱因;技术落后是导致企业能耗较高、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所以既要制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的强制性政策,也要制定低耗能、低污染企业的鼓励性政策.另外要推行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在土地审批、采矿权证的发放上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同时要增加监管环节.利用年检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和污染物排放要求的企业,年检不予通过.同时要加强立法,细分立法范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