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章目录重点(zhòngdiǎn)与难点第一节概述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chēnɡwéi)血细胞比容。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55%(一)颜色(yánsè)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yánsè)。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三)黏滞性是由其内部(nèibù)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五)酸碱度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pH的相对恒定(héngdìng)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和正常的肺、肾功能。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pH<7.35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危及生命。第二节血浆(xuèjiāng)(一)血浆(xuèjiāng)蛋白(二)无机盐二、血浆(xuèjiāng)渗透压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xiāngděng)的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nèiwài)液体的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调节血管内外(nèiwài)液体的平衡,维持血容量中起重要作用。第三节血细胞(二)红细胞的生理(shēnglǐ)特性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péngzhàng)、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tèxìng)。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三)红细胞的生成(shēnɡchénɡ)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shēnɡchénɡ)(1)正常的生成部位:红骨髓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称为(chēnɡwéi)再生障碍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合成。组织缺氧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yīnsù)。EPO能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数目增多。某些肾脏疾病,常因EPO减少而出现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shēnɡchénɡ)与临床意义3.红细胞的破坏(pòhuài)正常(zhèngcháng)成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二)白细胞的功能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防御和保护。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急性(jíxìng)化脓性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数<1.0×109/L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较易发生感染。第三节血细胞(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zìxíng)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一、血液(xuèyè)凝固(一)凝血因子按国际命名(mìngmíng)法编号的凝血因子第五节血量与血型(xuèxíng)2.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输血(shūxuè)原则ABO血型(xuèxíng)鉴定方法:用已知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根据发生凝集反应的情况,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再根据所含抗原确定血型(xuèxíng)。输血(shūxuè)原则3.交叉(jiāochā)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应,一般不宜输血,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时,应遵循临床输血原则慎重处理。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由于亚型和血型不同(bùtónɡ)等原因而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二)Rh血型(xuèxíng)系统输血方法(fāngfǎ)的新应用章小结凝血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失血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措施,与临床(línchuánɡ)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分别按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的种类进行命名。输血时应遵循尽量同型相输和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