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比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比的认识》教学反思1《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基础“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在备课时我反复斟酌两个问题:引入比的必要性在“图片的放大缩小”学生能感受得到,但在“速度”“水果价格”两个情境里,学生会认为直接“比速度”“比单价”就可以了,比的必要性不容易体现出来,学生可能感觉没必要用到比。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我结合自己的设计与实际教学谈几点思考。纵观本课,较为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比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突出在两个情境和巩固练习中。3、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例如:1、新授教学层次不够清晰;2、问题过碎,追问过多,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3、提问不够严谨过于随意等等。4、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于此环节的知识性比较强,让学生先自学再讲解,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对新知加深印象。如果此环节教师给予自学提示,是否更合理有效?在汇报的时候层次会更清晰些。)一节课结束,留给我的遗憾很多,虽然出现问题多多,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但留给我的思考不仅仅只停留于此。如何做到对教材背后知识的深挖,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如果我们对教材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因此,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共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比的认识》教学反思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大家在一起相处几年了,彼此之间应该非常熟悉了,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前来,一位是杨逸飞,另一位是盛逸凡,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位同学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刚才杨逸飞和盛逸凡相比,同学们找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儿的比是比较的意思,数学上也有比,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比。(板书课题)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出示:杨逸飞今年体重42千克,盛逸凡体重30千克,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我们首先看这两个倍数问题,(出示课件)杨逸飞的体重是盛逸凡体重的几倍,盛逸凡的体重是杨逸飞体重的几分之几。指生列式。2、同类量的比师:42÷30表示杨逸飞是盛逸凡体重的几倍?还可以说成杨逸飞与盛逸凡体重的比是42比30(板书:42比30)师: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你能仿照上面的说法用比盛逸凡和杨逸飞体重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师:这里的42比30和30比42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3、不同类量的比出示:赵方涛3分钟走330米,你能用算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指生列式)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的式子?师:路程和时间相除,我们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比的意义师:42÷30我们可以说成什么?30比42可以说成什么?330÷3又可以说成什么?师:什么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