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南邻》鉴赏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杜甫诗鉴赏: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实指这家境况并不富裕。但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神情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可见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到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描绘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因为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就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及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剪裁得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的农家待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