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字经》的历史价值钱文忠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讲过不少内容,三字经是其中之一。近日,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文字内容经较多补正后,以钱说三字经的书名重新出版,出版商希望我对此书谈点看法。其实,我对该书本身没什么看法,也说不出什么。逐字逐句地解释三字经,此类事情我以前就说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蒙学,也就是小孩子该学的内容。到了现在,变为成年人的学习对象,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哀。然而,三字经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为何延续使用了那么多年?后来又为何被批判?现在又为何受到重视?我们现在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三字经等古代蒙学读物?这一系列问题倒是值得一说。三字经出现于南宋时期,神童诗早一点,出现于北宋时期。就蒙学读物来说,还有更早的,例如千字文。我认为,千字文虽然最初的动议是梁武帝想给皇子们读书用的,但事实上,它并不符合蒙学读物的要求,它偏重于识字。内容方面对于儿童显得深奥,不容易记,也不容易理解,儿童读千字文大概没多少兴趣,只有死记硬背的痛苦。当然,如果把它当成学书法的材料则另说。神童诗及三字经先后在北宋和南宋出现,有它必然的历史背景。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从理念上说,可以看成是普及教育的先驱,但普及教育成为政府推动的政策和制度,则始于宋朝。从北宋起,乡间私塾、书院,政府县学、府学、太学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系统,普及教育达到空前的历史高度,绝对领先于世界。这是造成蒙学读物开始出现和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不管是神童诗还是三字经,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教育,告诉每个孩子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人至今重视教育的优良习惯和传统依然根深蒂固的原因。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重视的教育的,中国也是最早实行普及教育的。这也是导致神童诗、三字经之类的蒙学读物历时几百年被人接受和使用的原因。相比而言,千字文更适合欧洲那样只有贵族才能受教育的传统,而神童诗和三字经则贯彻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平民化教育传统。重视教育是一回事,以什么内容来教育是另一回事。对于后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造成了后人对三字经的不同看法及反复,一直到今天。中国的普及教育从宋朝开始,也是有原因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建立,形象一点说,科举就是选拔,就是收获。但是,如果没有播种,收获就不会多。唐朝虽然也实行科举制度,但唐朝的问题之一是,科举的来源不够广泛,知识和教育被世家大族把持的现象较为严重。武则天想破除这一现象,但因没有具体播种的措施,结果也不够成功。因此,到了宋朝,为了广泛地选拔优秀的社会管理人才,教育普及就变得非常必要,这也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所以神童诗、三字经之类的蒙学读物才会在宋朝以后大行其道。如果没有广泛的普及教育,也就不会有大众化的蒙学读物。拓展阅读启蒙读物“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