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韩国造船业概况-现状-市场份额韩国造船业概况-现状-韩国国内市场与日本/欧洲造船厂商维持甚至减少生产设备现有生产能力的做法不同,韩国造船厂商在90年代之后反而扩大投资规模,扩大产能。目前韩国国内4家造船厂商跻身世界产能前5强行列。截至今年九月,韩国造船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4%,预计年底将达到7百万CGT,创历史新高。1997年之后,韩国厂商持续大批量采购原材料,不断提升造船能力,从而扩大造船量;这种能力的提升源于其采用了稳固的劳动力/资本配比,并改善了制造工艺。由于新订单数量下降,截止2002年9月的在手订单较去年同期下降8%尽管新增订单下降影响了在手订单量,但现存订单的数量足以保证未来2年生产量稳定在相当的水平,尤其是在LNG的制造方面,韩国的厂商将占有2005年前世界总LNG需求量60%的份额目前韩国的造船订单基本来自国外客户,假如国际造船业衰退势头不减,韩国的造船业将受重创。因此韩国造船厂商有必要重视的国内订单。(日本和中国的国内订单率超过50%)截至1994年,现代重工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但是自大宇和三星扩建船坞,国内市场由三家厂商共同控制。对在手订单量比较可知,三家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为27%,在韩国国内的市场份额为27%除现代、大宇和三星三家公司以外,中型造船企业持续增长并进行改善,如Samho重工即前Halla重工进行业务优化,STX公司接管大东(Daedong)造船自2001年下半年开始,“911”恐怖袭击导致订单量减少,世界经济衰退,相关的订单限制政策出台,但大宇重工在与石油巨头的友好关系和在LNG船方面的竞争力继续得到加强国际造船市场向高附加值船转移地过程中,海洋工程市场(除特种船以外)可能有所增长。因此,预计现代重工在该领域竞争力将迅速提高为应对中国等欠发达造船国家的竞争,保护核心技术,加强高附加值船方面的竞争力迫在眉睫。为实现韩国造船企业占据50%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的目标,韩国造船企业战略是:通过坚持接高附加值船订单、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持对日本和中国造船企业的领先地位由于LNG船需求的增长,预计将来10年可以保持10%的增长率,这将为韩国企业在相关领域保持竞争力创造机会预计海洋工程市场会继续增长,韩国企业在该领域争取主动会为企业带来好处,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三家韩国主要企业均在相关领域有竞争力即使油轮市场(如重型油轮)持续低迷,预计仍将为STX、现代尾浦等船厂带来一定的更换需求和物料需求韩国造船业概况-发展未来造船的需求可以分为新船需求和来自20年以上船龄的旧船的更换需求,其中新船需求年增长率为2~4%,数量为1500万G/T,旧船更换需求以油轮为主。由于旧船更换需求的增加,90年代后的船舶市场呈显著增长态势,旧船更换需求重要性日益显著。2002年下半年经济复苏缓慢,新船需求降低,同时船东对大宗新船订单控制加剧,新船价格持续下跌预计更换需求现在仍将持续存在,但不会持续很久估计2000年开始的船舶更换需求在4年内约为180万G/T(能够收到的所有旧船更换需求)按照平均使用年限为20~25年计算,以70年代建造的油轮为主形成的更换需求增长趋势在2000年达到顶峰后将有所下降中型油轮的大部分船龄在15~19年,替代需求增势相对较好新需求:每年1000-1500G/T90年代后国际造船市场的新需求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70年代到80年代对油轮和散货船的新需求在90年代被集装箱船和LNG船替代90年代末开始,油轮和散货船的更换使船舶替代需求增长,这一形势将被LNG等特种船需求的增长替代。国际造船市场于2001年下半年持续衰退,现在仍在持续,未能按预计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国际造船订单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1%,只有散货船的部分船型增长了41%。但预计由于日本接到大型散货船订单,其市场占有率将迅速上升如果世界经济在2002年下半年转好,预计2003年造船订单接单量将可以维持现状或略有下降,但受美国可能攻击伊拉克影响,订单缩减量仍较难预计。集装箱船海运需求的减少将持续到2003年环境问题导致了对替代能源需求的增长,因此LNG等特种船的需求将稳步增长预计海洋工程市场将以浮式开采储卸平台(FPSO)、海洋张力腿式平台(TLP)等浮式平台为主呈现增长势头据统计,由于韩国和中国增加设备投资,日本设备管制规定有所放松,欧洲造船企业竞争力持续降低,因此未来市场将保持一定的需求但供过于求现象将持续恶化。韩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以4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日本以30%的市场占有率紧随其后韩国造船行业的真正竞争对手是日本,但1998年以后,特别是还款条件的恶化后,大船坞的造船量比小船坞受到更大的影响大船坞开始进行设施的整合及调整-日本造船业将7家公司合并为3家,实现了经营、设计、采购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