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生的学习计划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生的学习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生的学习计划1一、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理念,努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质量,确保为高中、职高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二、奋斗目标1、努力实现20__年中考参考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2、确保20__年中考考上重点中学、百高、祈福录取分数线2至3名。3、力争各学科中考“三率”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三、具体措施1、成立20__年中考备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督促检查,把好各学科复习质量关。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树立参加中考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每两周一次),研究解决中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使中考工作顺利完成。2、召开初三年级科任会议,共同研究中考备考工作事宜并制定落实备考工作计划和如何提高复习质量等教研活动。3、分别召开师生中考备考动员会、尖子生会、临界生会,疏通师生备考思想,及时清除影响中考备考的各种不利因素。使他们愉快的做好中考备考工作。4、中考复习教学要求中考复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求科任教师必须把好质量关。①、全面复习强化“双基”训练,双基训练是提高中考成绩的关键,各科必须高度重视双基训练,并及时做好检测过关。②、分类复习,深化双基知识的内含与外延,切实做好双基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逐类旁通。③、综合训练、强化提高、综合训练阶段,教师必须选好材料进行复习训练,可以筛选一些综合性试卷或综合性题型进行综合训练,但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适当地进行综合训练,切不可搞题海战术,盲目训练。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可以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④、模拟考试,讲评提高,做好补缺补漏。5、加强理化实验复习指导,努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6、加强体育卫生工作指导,体育课要做好考试科目的训练,力争提高体育成绩,坚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能适应中考紧张的备考考试。7、召开学生家长会,力求家长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中考。并鼓励学生参加节假日补课,做好补缺补漏。四、复习进度1、__年4月1日——4月20日双基训练2、__年4月21日——5月10日分类训练3、__年5月11日——5月31日综合训练4、__年6月1日——6月20日模拟考试五、中考备考领导小组成员组长:梁俊程副组长:廖冰刘少用成员:黄洪波梁加相农国超农德胜周含运邱昌宁农杰权郭本业黄彩珍中考生的学习计划2中考复习计划:使用这个计划时,要尽可能跟上学校老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进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调整。第一部:各学科各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30天)1.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我把它叫做沙场点兵)。把相关的知识点画下来,认为重点的要用红笔做记号。2.把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3.要做一些相应的习题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第二部:各学科各单元的专题知识复习(叫做检查装备):(时间:20天)1.买一本有一、二轮复习的辅导书,像点拨,5年中考3年模拟等等。在做习题的时候要把不会的题的相关知识重复看一遍,并做好记号,表明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但不会。2.要详细做各单元的复习题,不要漏掉知识点。有难题要看原理。往往一道题含盖的知识点很多,这类综合题是最练习头脑的。3.要总结公式,定理,要领,单词,语法,诗词,文学基础,化学方程式,反应原理,各种实验等等。第三部:单科目的知识整合:(时间:20天)1.做一些单科的历年的中考习题,可以看答案,问老师和同学,看答案的目的是学习中考的题是如何解答的,改正平时学习中的不良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把做错的题用红笔画下来,并改正,写不下的要粘小条。每份都要自己批改出来,以备考前浏览用。2.在做题中总结解题的方法,和一些常用,但课本中没有还必须要会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要用小本笔记记下来做考前浏览用。因为不是每天都能用上,所以会忘记的。3.建立一个错题集,不要重新抄录题目再重做。要把你做的中考习题集留好,能订的订在一起,最好能用一个分页夹来装材料。第四部:仿真模拟强化复习:(时间:15天)1.各学科要按中考的时间来做中考模拟题,不要看答案,限时完成并记时,留意自己做卷子的时间时不是在缩短或延长。做完自己批改,找出不足之处。有错误的卷子要留好订好。备用不能扔。把每次统一模拟考试的卷要留好订在一起。有能力的话,要找其它同考区(县)的模拟题做,还有重点中学自出的考前模拟题(指有中考教师参加出题的学校)。2.要在解题的时候掌握技巧,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能用巧算的用巧算,能用公式的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