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计划背景和计划总纲一、计划背景1.旅游业发展宏观态势从本世纪50年代崛起现代旅游,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前景行业之一。学者推断至,全世界出境旅游人数和创汇额将分别达成16亿人次和亿美元,年均增加率分别达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增加率。东亚太平洋地域1999年过夜旅游者达成创纪录9367.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5%。据WTO估计,至亚太地域旅游人次超出欧洲,成为世界最大旅游吸引地。中国旅游业即使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现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支柱产业、关键产业和先导产业,被党中央列为国民经济新增加点。1999年全国共接待入境游客2704.7万人次,创汇140.99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名第七旅游大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002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国生产总值4.88%。据估计至,中国海外游客将占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8.6%,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接待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出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生产总值8%,旅游业真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支柱产业。宁波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旅游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基础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且含有一定经济规模综合旅游产业体系。199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发明旅游总收入105亿人民币,占GDP9.8%。在《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到,宁波市旅游接待人数将增至现在接待人数3倍左右,旅游总收入实现在1999年基础上“翻三番”目标。2.YY市旅游业发展现实状况YY市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形式较为简单、粗糙,现上市旅游产品多数处于半成品状态。市内现有住宿接待单位202家,总床位6247张。其中星级标准建成饭店5家(含准四星太平洋大酒店),客房725间(套),床位1377张。有中国旅行社4家,旅行社分社、门市部3家。1999年全市共接待中国外旅游者71.6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数4100人次,旅游总收入5.46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生产总值4%。中国客源组成以本市及周围县(市)居民短途旅游为主,中长途旅游者则以上海客人居多。从旅游目标上看,短途游客多为观光、休闲和教育,中长途游客则多以商务和会务为主。3、旅游市场发展趋势3.1中国旅游市场快速扩张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过程中,旅游已日益成为大众生活必需部分,九五期间中国旅游快速由3亿多人次增加到7亿多人次。但同时比照发达国家中国旅游规模和结构,中国中国旅游仍然含有相当宽广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其快速扩张关键表现有以下四个特点:①中国旅游收入开始由简单数量型增加向效益型增加过渡,其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重也逐年提升;②农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宽广;③城市周围和近距离一日游发展较快;④商务类市场蓬勃发展。3.2生态旅游、绿色消费成为旅游新时尚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消费是一个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为目标新型旅游消费。其返朴归真高尚境界和珍惜地球环境保护意识已越来越受到旅游者重视。生态旅游、绿色消费作为一个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是旅游产品市场发展肯定方向。3.3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旅游是一个产业,也是一个文化,旅游是文化消费基础形式之一。中国现在旅游产品结构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和民俗旅游为辅,而国际上现在盛行是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会议旅游等非纯观光专题旅游。专题旅游更重视旅游文化底蕴开发和挖掘,满足大家更高层次精神享受需求,所以,旅游需求改变趋势是非观光旅游逐步替换纯观光旅游,旅游和文化不停渗透。二、计划总纲1.计划性质本计划是YY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综合性产业计划。计划从YY市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可资利用旅游资源赋存入手,结合旅游业宏观、微观多层面发展态势,系统计划市域内旅游业发展架构,从时间序列(发展步骤)、空间序列(开公布局)和产品序列(市场开发)三大方面综合统筹,为YY市旅游业发展决议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2.计划依据(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6月)。(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1999年10月)。(3)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发展计划及—发展纲要》(1998年7月)。(4)宁波市人民政府《相关加紧宁波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通知》(1月)。(5)宁波市旅游局·远见旅游研究事务所《宁波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及发展纲要》(9月)。(6)浙江省计划设计研究院《YY市城市总体计划》(1999年2月)。(7)YY市人民政府《YY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1994年9月)。3.计划标准3.1可连续发展标准发展旅游业需重视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价,保持旅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