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民法 / 文档详情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一章读后感 (4).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涵蓄****0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一章读后感 (4).docx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一章读后感(4).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一章读后感《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读后感江佳道刑事司法学院2010501087我主要阅读了书中法律概念一章,而且也实在难在一篇读后感中写出对整本书的感谢或是收益。所以努力的挑选“法律概念”一章,并对其中最引起我共鸣的问题谈谈感想。为何法律概念需要取向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但就如书中所说制定法律所得到的的行为规范并不是制定法律的目的,而仍旧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以和平的方式获取人间公平的一种手段。这个获取人间公平的这个目的必须时刻的作为一个基准,而不是作为一个飘渺的只存在于彼岸的符号。这个目的可以限制法律防止其不择手段的去达成最终目的。正如诉讼程序过程中,程序的公平正义与实质结果的公平正义同样重要,又如政治学中国家建立的过程,即使最后的国家民主博爱公平,但如果建立国家的手段是暴力,血腥的,这个国家依旧不会被所有人接受,也不能被称为一个正义的国家。如果为达成最终目的所制造的法律概念不受节制,恣意妄为,即使最终达到了目的依然会被诟病。时刻带着‘有所为’的目的,才能保持法律的正当性。另外目的论者可能会认为不择手段达成最终正义的结果也能被接受,但是不择手段的制定、适用法律规范真的能如其所愿达到最终正义公平吗。正如黄老先生所说,法律规范失去了其取向价值、目的之后就只变成一个逻辑公式了。在数学逻辑公式中1+1=2毫无问题,因为我们重视的是其加减乘除的逻辑过程,对于当中的元素“1’”2”不会产生丝毫怀疑。但是在法律规范中,问题确是严重的。因为这个逻辑公式只能显示其逻辑的正当性,却拿大小前提的价值判断毫无对策。试问,连放入流水线的原材料都可能是错的,如何保证最后加工后的产品的正确性。法律概念抽象化的必要性及产生的矛盾上述的法律规范所需要负担的价值在法律规范的不断抽象化以达到合理化并转变为法律概念的过程中不断的被隐藏。书中这样说到“盖没有“特征之取舍”固不能造就概念的形式,但没有“价值的负荷”则不能赋予法律概念以规范的使命,使之有助于将公平正义实现在社会生活上。前者为形式要件,而后者为实质要件。但是这个隐藏的过程并不是抛弃,这种隐藏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不断的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价值共同体,大家在该价值共同体的基础上才去应用逻辑思考问题。万万不能为了抽象而抽象乃至于剥离了“价值的负荷”,也不能认为抽象的法律概念是最为基础的本质,而不去思考隐藏其背后真正的“价值”。但是又如书中所说,为了法律研究与使用过程中的普世性,效率性,常常在假设实证法是正义的这一大前提下,对抽象化,概念化的法律进行纯粹的逻辑研究,从而使法律变得系统分明、结构严密。这个研究或者说解释延展的过程对法律以及法律结构的透视,了解,应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便是书中所谓的“说明利益”。综上所述,法律概念应当首先是正义的,要有价值判断。而后须是简易而又明了的。前者需要我们时刻的提醒自己法律概念中“价值的负荷”,而后者需要将其隐藏并且简化。前后两者说不上极端矛盾,但是也与所需的齐头并进格格不入。法律概念取向与法律概念抽象化的矛盾解决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的调和矛盾。文中关于法律概念的作用一节给了我启示。法律概念的所用是在于特定价值之承认、共识、储藏。从而使之构成特定文化的一部分,产生减轻后来者为实现该特定价值所必须之思维以及说服的工作负担。这里首先有一个要求,法律概念的确定应当是在整个社会对所提出的的价值互相共认之后。这样有什么作用呢。与之前矛盾的调解又有什么联系呢。因为对所提出的的价值互相共认之后,这个法律概念才会自然的具备通过相约成俗,符合该价值的能力。就像商事中的国际惯例一样,当商人们不单单对一个惯例的内容要有共识(这是必要条件,也是惯例产生的基础),而且对惯例背后所隐藏的该惯例保护的群体,目的也要有一个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惯例通过基于价值引导下的改变适应所有的事件。法律同是如此,法律概念之后应当是一个价值判断的共同体。无论多么抽象化的法律概念都储存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价值共识。例如文中所说的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者两个概念以及他们的制度背后所隐藏的每个公民的私法自治的权利。当我们在应用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的时候,我们潜意识的是在保护每个公民对其个人权利的自主性。而这也是这部分法律概念最初的“有所为”的目的。这个目的“每个公民对其个人权利的自主性需要保护“就是我所谓的价值共同体。它会在逻辑过程中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提示我们,纠正我们。当我们再应用或者研究法律概念时,无论概念多么抽象,通过了多少次逻辑推导,但是只要我们对其有共同的价值识别,那么三段论过程中的大小前提的正当性就可以保存。而前面已谈及,单纯的法律逻辑是不会出错的,它就像1+1=2一样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概念一章读后感 (4)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