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军行王昌龄其一鉴赏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鉴赏: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瞭望台上。荒寂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心情。〔注〕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附:王昌龄名句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2、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4、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1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11、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长歌行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1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15、青山明月梦中看。16、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19、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塞上曲20、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2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塞下曲四首22、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23、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4、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25、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26、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从军行27、前军夜战洮河北,巳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28、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29、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代扶风主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