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推进山西军民融合式发展〔摘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山西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推动和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力量与保障。我们需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认识山西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山西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淡漠,宣传教育不够,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需要面向全社会加强国防教育,加强相关政策理论和国内外史实案例研究,加强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及执行力度,进一步深化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关键词〕山西,军民融合,军工大省,转型跨越〔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5-0090-03山西是全国的能源基地,也是国防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集聚的军工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党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山西省情实际以及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出发,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针。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但是山西作为军工大省因应周边形势变化、服务国防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是山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必将有力地促进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并为全国同类省区的改革发展探索新的路径。一、从省情实际出发,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从山西省情出发,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开创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方针,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国防军事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及建设需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引导作用,真正在国防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因此,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在山西的实践至少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认识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军工大省在经济发展、科技研发、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社会和谐稳定等诸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特殊作用,努力提高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准确把握国防军队建设需求及本地科研、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响应能力,深入了解军、民双方的需求及科研、生产能力的兼容性、替代性、转换潜力、规律及条件,构建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生产能力和物质基础,把经济动员水平建立在知“彼”知己的扎实工作之上。三是针对上述情况,对平时双方的兼容互动及危机和战时应急转换做出周密安排,制定预案,并将其纳入更高层级规划,把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建设对地方经济拉动、引导的双向促进机制置于制度保障之下。二、推进山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进山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山西而言,作为军工大省有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能力基础,对国家和人民负有不可替代和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在山西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独到优势,使军事科研能力、军用高科技成果及军工生产能力在军、民两大领域相互扩散、转化,从而在提高国家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水平的同时,促成地方新接替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焕发全省的生产潜能,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有利于生产能力优化重组及调整地方经济布局,改善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鉴于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因此尤其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加工生产能力的素质和水平。二是从全国来看,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转化能力,缩短转化过程及周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经济实力对国家安全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升危机应对和临战经济动员效率和效能。鉴于现代战争综合国力比拼、工业实力较量、保障水平决胜的特点,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有助于夯实国防建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综合国力、平时威慑力和战时持续力。推进山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作为当今军工大省、历史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主战场之一的山西,广大人民群众从被侵略、奴役的惨痛历史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程中深知国家安全与自身生存的关系;山西群众对人民军队、国防建设有着天然的情感,有着尽其所能、倾其所有支援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光荣传统及文化传承,这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竭思想源泉和坚实社会基础;近期国际安全形势和我国周边事态的多变性、复杂化,致使全民爱国热情及对国防安全关注度空前高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着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之,有助于形成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全民意志和精神动力,有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