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医学导论课》感想医学导论课后感想这一学期的医学导论课结束了,在我们还没有开始过多专业课的学习之前,这门课程为我们初步介绍了一些关于医学的知识,也对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我对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这一节的印象比较深刻。结合导论课的其他内容,我想就中、西医发表一些感想。中医与西医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借鉴,互相取长补短的。比如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中医的基础理论甚至可以借用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来解释;而中医的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认识系统生物内部规律的指导。而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注意到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对与西医来说,生命科学的研究如何让人类健康是其一个基本研究方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完成,使得科学家们思考一个问题——能否利用遗传/基因资源,使其为人类健康服务。于是,基因/遗传研究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重点探索它的医学价值,即揭示与人类表型、疾病相关的dna序列、系统实验分析、信息分析,也即生物医学、基因组医学及转化医学的崛起。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严重状态与温和发病一样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病可被分为三个主要类型:遗传性基因病——如囊性纤维变性、苯丙酮尿症和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这类疾病是由异常的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引起的;体细胞基因病——它是由身体的一部分中的基因发生异常引起,肿瘤就是这类疾病最典型的例子。很少有人知道或认识,威胁人类生命的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尽管体细胞变化不会传给下一代,但是各种肿瘤发病倾向是可以通过异常基因而遗传的;第三种类型是染色体变异,如唐(down)氏综合症,这是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遗传造成的。至此,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在疾病的诊断上,过去是从病人的症状推断可能发生的疾病,21世纪可望对人类大部分疾病实现基因水平的诊断,再辅助以先进的医疗器械,便可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病因,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在治疗方面,现在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未来的疾病治疗是以基因治疗为主,即把人的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它代替异常致病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可提供正常基因越来越多,因而像遗传病、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等都将成为可治之病。关于人的衰老原因也会从根本上得到阐明,以后将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使大部分人活到100岁以上,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随着随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病理及免疫机制、神经活动机制等深入了解,人们对于疾病的了解也越来越详细。可以说,生命科学推动了西医的发展,使其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新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医学中来,病理学也得到了发展,人们了解病原、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的方式也更为准确,使得西医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医来说,它不同于西医是建立在大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封建主义社会为基础,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构架的逻辑体现。因而中医更加重视个体的整个功能状态,强调阴阳的平衡。阴阳五行,是中医运用的重要的理论,采用阴阳之间的矛盾对立的关系,来解释事物的一般状态,对人体的基本状况加以描述,对事物内部发展变化的每一个环节加以分析。但如果要做为反映机体内部事物发展变化的指标,使之成为衡量脏腑功能特点的一般尺度,则有必要对其在中医理论中的特殊性加以明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并没有像西医那样有很大的突破,中医研究处于一种近乎停滞的状态。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医理论中包涵了许多哲学的思想,使之不好完全由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来体现。如果想把西医中的一些知识与中医相结合,使得中医能够有大的发展,就需要知道中西医的不同与如何统一。中西医是分别属于不同哲学方法论体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偏重于朴素辨证唯物主义的总结归纳、直觉感悟方式,而另一种是偏重于机械决定论影响下的还原分析、实证主义;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我认为简单说就是中医强调感觉,西医注重数据。由于在不同方法论的影响下,中西医两种医学分别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生命医学这门科学做了演示,揭示了不同的规律和现象,如经络学说、藏象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说,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分别反映着人的健康与疾病的不同现象或规律,这也正是他们的不可通约性。但其实,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逐渐形成一门学问的过程中,同样包括分析和综合、演绎与归纳,只是哪一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多一些。片面强调和夸大可通约性而忽视或否定不可通约性,或者片面强调和夸大不可通约性而忽视或否定可通约性,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都会影响对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性的正确理解。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时候也不能否认西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