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到任后,寓居寺庙,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叙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朗读课文施()斫()榛()衽()颢()冥()遁()蹙()岈()翻译、理解课文(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怎样理解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倾壶而醉,流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每日常见:幽泉怪石向之未始游醉而思归:异态之山水皆我有也(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第二段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望西山:始指异也游于是乎始登始感:高峻特立醉而西归:心凝形释,物我相融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字词:(一)通假字:余自为僇人(二)一词多义:而:施施而行()起而归()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为:余自为僇人()不与培塿为类()故为之文以志()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异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三)古今异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攒蹙累积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四):译句(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对比阅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小石潭记》中写“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写潭中景基本上是纯客观实写,没有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本文中写“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索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描写西山的高峻,气象的阔大没有直接着力于西山本身的景物,而通过登临眺望的尺寸千里的感受,通过景物之间的相互映衬,运用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2、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