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海纳百川页码:第PAGE9页共NUMPAGES9页第PAGE\*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高一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篇高一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自余为僇人梦亦同趣2.古今异义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承接,接着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3.一词多义穷穷回溪穷山之高而止而不知其所穷梦卧而梦梦亦同趣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异之游于是乎始4.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萦青缭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始指异之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远而至数词用作形容词。四望如一名词用作动词。外与天际/卧而梦/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状语。日与其徒上高山/箕踞而遨/四望如一二、文言虚词1.而连词,表修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承接。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连词,表转折。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2.之助词,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代词,它。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介词,为了。故为之文以志动词,成为。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居是州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因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引觞满酌故为之文以志2.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高一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一、预习目标了解本文背景及相关情况,准确诵读本词并能背诵,初步体会其中的景物描写和的情感。二、预习内容1、本文的写作背景2、柳宗元的相关情况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感情。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3.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探究点二: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当堂检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一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知识与能力: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的眼睛。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僇榛莽()施施而行()惴栗()()斫()衽席()岈然洼然()颢气()蹙()茅茷()引觞满酌()()二、知人论世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