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小学课件 / 文档详情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元容****少女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docx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初步认识,弄明白这三个乘法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它是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学生忽视运算符号,极易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第三,对于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不会灵活处理。总之,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运算定律带来的方便,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地感悟到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运算定律》教学反思2学完加法交换律后,我感觉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做了几个简单练习后,我准备结束这个内容。按照惯例,我问了一句:学了这个定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马上有学生提出:加法中有交换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个定律呢?我一阵欣喜,学生已经学会了接受新知识时把知识延伸开来。虽然打乱了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我马上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刚才是如何学习得到加法交换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能不能根据刚才举例—观察—归纳—验证的方法来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马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验证。在经过短暂的讨论交流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乘法也有交换律,并能举例应用。但说到减法和除法时,有了分歧,开始争论起来。生1:我认为减法中没有交换律,例如8-5=3,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5-8就不能减了。生2:可以减得-3(学生已经从课外学到了负数的知识)生3:差不一样,所以没有交换律。这时又有一个同学反驳到8-8=0交换位置后还是8-8=0,我认为减法中有交换律。这时很多同学露出了困惑的神情,到底谁的对呢?短暂的沉默后,马上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减法中必须被减数和减数相同时,才能出现交换位置差相等的情况,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任何数都可以的',所以减法和除法都没有交换律。我带头为这位同学的发言而鼓掌,更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而高兴。学生们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从中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运算定律》教学反思3最近,有幸听了东洲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选手俞老师执教的数学人教版教材《加法运算定律》,听后深受启发,东小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供学生发现运算定律课的一开始用讲故事形式导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故事为:猴妈妈给小猴子吃桃,规定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小猴子感觉这样吃少了。猴妈妈改变成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小猴子感到很高兴。老师问:小猴子占到便宜了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明确了第一种分法是3+4,第二种分法是4+3,实际上是一样多的,从而引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7+8和8+7许多这样的例子,其结果是一样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并要归纳这些数学现象,并且明白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二、从个别现象类推中引导学生概括运算定律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学校三个班参加冬季三项比赛的人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对本节课需要引入新知研究的问题“三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计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多种计算算式中列出28+17+23和28+(17+23)、23+28+17和23+(28+17)等,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新知研究从根据相同和不同之处迈向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接着又通过一组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对计算时的简便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让学生个别现象类推到引导到概括出加法结合定律,教会了学生的认知方法。题组为:(69+172)+28、(207+155)+145,69+(172+28)、207+(155+145)。三、从具体练习应用中启发学生体会定律优越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