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教育厅职业教育发展意见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决定》和《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现就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大对民办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推进公办职业学校改制和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管理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重点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1)各地要把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纳入高中段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兼顾,调控总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高中段教育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重点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职沟通的综合高中。(2)民办职业学校在征用土地及减免建设配套规费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对急需布局的学校,地方政府和其他单位,可以采取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出租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等措施予以扶持,出租期限一般应在10年以上。(3)民办职业学校可以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办教师到民办职业学校任教,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民办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对新建规模在800人以上的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长和骨干教师的选派上予以重点支持。(4)民办职业学校可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自主确定校内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按学校隶属关系报市、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备案,并在招生前向社会公布。二、进一步加大对民办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5)民办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自主确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并统一公布。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民办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具体办法要一视同仁,允许民办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免试招收应、往届毕业生。鼓励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跨县、跨市招生,各地应予积极支持,不得人为设置“招生壁垒”。(6)民办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享有与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同等权利和义务。教师、校长的培训和名师名校长的培养,纳入各地的培训和培养规划,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浙政发〔2001〕72号文件规定,民办中小学有权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自主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申报评审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指标限制。(7)推广台州等地的成功做法,对教学质量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民办职业学校,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公办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举办者及其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8)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国(境)外组织和个人依我国的法律和办学资格要求,同省内民办职业学校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学校(班)或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并支持民办职业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强化外语和专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9)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教对口支援。动员经济强县和教育强县采用异地合作办班和帮助就业等多种途径,支援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优秀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到欠发达地区兴办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班),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征地、师资和招生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10)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民办职业学校提供资助和捐赠。按国发〔2002〕16号文件规定,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11)努力拓宽民办职业教育的融资渠道,推动民办职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和浙政办发〔2001〕78号文件规定,民办职业学校可以用学生公寓、师生餐厅、校办企业等属于非教学设施的资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民办职业学校提供信贷支持。三、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改革(12)鼓励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只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各种改制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13)公办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各地可选择部分公办职业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增强其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其办学主体要在经费投入上继续予以支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妥善处理好教师的政策性待遇,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确保学校平稳发展。(14)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