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山东旅游概述第二章“山水圣人”旅游区第三章海滨旅游区第四章山东民俗旅游区第五章齐文化旅游区第六章东营黄河口旅游区第七章“水浒”旅游线第八章其它旅游区序号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持续发展的山东经济山东旅游业概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渐进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一)基本情况(二)旅游市场情况山东:2006旅游总收入突破1295亿近日山东旅游传来喜报,继200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2006年达到了1295亿元,旅游收入连续六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北方海滨旅游大多门可罗雀。然而在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海豚表演馆内依然座无虚席,游客兴趣盎然。这个由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的互动式旅游项目,一下子搅热了北方冬季海滨游。这样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得益于山东建立起的政府投资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市场化融资建设景点项目的旅游新体制。近年来,山东安排2.2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直接带动地方配套资金2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0多亿元。如今,旅游大项目建设成为引领山东旅游业驶入超常发展轨道的“引擎”。据统计,山东旅游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有15个。山东一、二产业优势明显,但是第三产业却长期“短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已成当务之急。近年来,山东抓住中央实施宏观调控,迎来旅游业发展机遇的大好时机,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将旅游业定位为新兴经济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一把手工程”。2000年以来,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74%,2006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1295亿元,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底蕴丰厚的人文资源,推动山东加快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围绕“两带六区十六项重点旅游产品”,在市场开发中,主推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旅游带和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体的“黄金海岸”旅游带,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品牌,提升了山东旅游核心竞争力。从山东省旅游局获悉,2008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接待国内游客2.3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1880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入境游客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入境旅游收入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同比增长21%。2008年实际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外汇收入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三)饭店业和旅行社业(四)政策、法规与标准(五)人力资源山东旅游产业要素构成2006年度山东旅游十大新闻评出四、2006年10月19日—22日,由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亚欧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烟台成功举办。这是亚欧会议成立以来首次在旅游投资领域举行的重大活动。亚欧会议39个成员、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参会参展,展位1800个。五、2006年9月23日,由省旅游局创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位知名人士和嘉宾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孔子教育奖每年评选两名,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六、2006年山东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以渔家乐、生态游、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目前,山东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108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76个,总量居全国首位。七、2006年山东大张旗鼓地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省政府专门出台《意见》,要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A级旅游区(点)的旅游厕所,全部完成改造并达到星级标准。全省投入3亿多元,新建旅游厕所300多座,改建1000多座,评定星级厕所近400座,入境游客满意度提升56个百分点。八、2006年7月2日至11日,山东旅游专列宣传促销团220余人赴江浙沪促销,达成输送50万名游客协议。九、山东首创的旅游细微服务活动成功举办三年,成功打造了“好客之乡,细微服务”的崭新形象。十、2006年9月23日,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100位知名摄影家,成功举办了“24小时合拍山东”活动,分赴全省17市拍摄山东。《山东24小时——两岸摄影家合拍》大型旅游画册即将面世。“2007年度山东旅游十大新闻”日前由省旅游局等单位评选揭晓,显示旅游产业向“大”和“高”转变。这十大新闻是:山东省推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旅游形象口号和“好客山东”旅游形象标志;山东旅游实现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的“双突破”;山东建成全国最大优秀旅游城市群;山东在全国首创“五级联动创优工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