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中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份与职业病致残等级。3诊断原则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4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5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5.1壹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5.2贰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5.3叄期尘肺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6处理原则6.1治疗原则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6.2其他处理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依照GB/T16180处理。7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8尘肺病诊断标准名词及判断方法见附录B.9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见附录C.10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片见附录D.11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见附录E.12尘肺病诊断读片要求见附录F.附录A(资料的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所列的各种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本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A.2诊断原则确切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是诊断尘肺病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工作单位、工种、不同时间段接触生产性粉尘的起止时间、接触粉尘的名称和性质等。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胸片质量与评定见附录C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是指接触粉尘的性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分散度、粉尘浓度的检测和监测结果,作业场所防尘降尘设施、个人防护情况等,以判断接触程度和累计接触量。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主要是指该企业既往尘肺病发病和患病情况。尘肺病患者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诊断尘肺病的参考。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他X射线胸片表现与尘肺病相类似的疾病和进行鉴别诊断。A.3观察对象鉴于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故早期轻度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及演变情况需要一定的医学动态观察期才能确定诊断。通过动态观察主要是确定其形态学改变是否是病理性的改变以及小阴影密集度的改变。观察对象应在X射线胸片有尘肺样小阴影改变的基础上,至少有2个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达到0/1,或有1个肺区小阴影密集度达到1级。观察对象可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适当缩短健康检查的周期,观察期限最长可为5年,即观察5年仍不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则按一般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A.4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本标准规定的尘肺病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级或12小级分级。A.5关于动态观察胸片尘肺病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两张及以上动态胸片方可作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有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支持,有典型的尘肺病X射线胸片改变,并有明确的临床资料可排除其他疾病,亦可考虑作出诊断。A.6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是“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如矽肺壹期,煤工尘肺贰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表述为“无尘肺”。附录B(规范性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