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弟子规》鉴赏评价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5]弟子规体系出自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共八章:第一章总叙——教育之道;第二章入则孝——孝敬之道;第三章出则弟——兄弟之道;第四章谨——修身之道;第五章信——为人之道;第六章泛爱众——处世之道;第七章亲仁——择师之道;第八章余力学文——学习之道。[6]观点争议2011年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分析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要求中小学需要选择地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则通知引起了争议。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庆平说,当前低龄孩子中的“读经热”过于泛滥,其实家长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大于对思想精神内涵的考虑,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认字、要听话,而学校则是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多卖书,忽略了对经典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引导,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和规范。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认为,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所读的文本本身,而是外界的引导,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就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去图书馆偷书的。“孩子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易受不良思想影响,更应该追问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7]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张轶西认为,国学不能桎梏孩童的天真随性。他见到很多教师强硬要求背诵弟子规,“没有任何讲解,更不允许学生质疑”在他看来,弟子规是争议最大的清末训诫课本。“和三字经相比,虽然都属于孝悌忠君体系,但三字经更多注重知识性及个人修养,弟子规规诫太多。”“完全权威”教育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思维和思辨能力。在张轶西看来,教育最忌讳灵魂的压迫,弟子规属于国学的识字教材。不少学校教育有误区,他们认为学生不易驯服,希望通过推广弟子规里的训条让他们听话。“我一直把国学当作教育解放的利器,而不是束缚大脑的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