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报告文学 / 文档详情
2024年王昌龄诗歌赏析工作报告.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王昌龄诗歌赏析工作报告.docx

2024年王昌龄诗歌赏析工作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王昌龄诗歌赏析工作报告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是一首饶有情趣、颇耐寻思的小诗:‘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少妇不仅韶华正茂,风姿绰约,而且志趣非凡,抱负不俗。在盛唐那个”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整容年代,她没有陶醉于花前月下的缠绵缱卷,也没有沉湎于卿卿我我的柔情密意,而是宁愿独守空房,慨然鼓励丈夫离家己,从军远征。到遥远的边关去建功立业,大而言之是忠君报国,小而言之显亲荣名。这份高昂的热情,这种豪迈的精神,实属难得。千载之下,我们也要向她投以敬佩的目光。然而,在那个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的春日,她精心打扮一番以后,款步登上了敞亮华丽的楼台,天朗气清,她的心情格外舒畅。可是当她凭栏眺望,远处地头道胖那青青的柳色映入她是眼帘时,她顿时感到腿软气短,怅然若失,心里涌起如烟如雾的悔恨。她悔恨当年的劝夫远征,悔恨自己的虚度年华。年年岁岁柳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美丽的生命悄然流逝,未知的功名获又何益。那青青的柳色,潜入了她的心底,拨动了尘封的心弦,弹奏出幽凄悲苦的音调,至今亦令人动容。这就是唐代的杨柳。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正式在唐代,青青的柳色,依依的柳枝,是春天最为深情的风景。白居易形容道:“依依窈窈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柳枝春风舞,行人相思浓。杨柳,成了情感的载体;柳色,成了心灵的寄托。所以,在唐代,折柳送别就成了广为流行的风尚。亲朋分手,故人远行,情人离别,都不约而同地折柳相赠,互道珍重。此时此际,杨柳已经不复是简单的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柳了。它是情感的慰籍,它是生命的关怀,它是思恋的象征。刘禹锡写道:”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代的人们寄情于柳,唐代的诗人们更是深情于柳。因而,在诗人们的笔下,普通的杨柳就具有了灵性和体温,具有了感觉和情愫。它懂得“悲莫悲兮出别离”,它知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对于情浓而重情的人们来说,离别乃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而唐人恰恰是激情。饱满而格外珍惜情谊的。可是离别又是难免的,为了功名,为了前程,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生命的价值,必须要跟亲朋故友挥手道别,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然而牵挂也是难免的,思念也是难免的,深挚的情感也是无法割舍的。怎么办?如何解决这个现实与情感的矛盾?唐代的人们想到了并选择了杨柳,这极为平凡的柳,这随遇而安的柳,这生命力极强的柳,这水边地头道旁山坡到处都蓬勃生长的杨柳。于是,哪个难解的矛盾就被举重若轻地解决了。天涯何处不见柳?柳在情谊在,柳在思念在,柳在故人在。长相思,。柳为证。年年柳色青,相思永不减。于是,那简单的柳变得丰盈了,那质朴的柳变得绮丽了,那植物的柳变得通人性了,折柳送别,唐人的这个选择真是可圈可点,粗看似乎平淡无奇、微不足道,但仔细想来又是那样潇洒脱俗,妙不可言。作为一种树,杨柳其实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很卑微的。它既不能开出名花结出佳果,也不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其材质也颇疏松,不堪大用。但唐人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它,反而将它视为珍贵情感的美丽象征与忠实寄托。这或许就是唐人的胸襟与气度,也是大唐气象的一种折射。唐人有他们独具一格的价值尺度,也有他们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在他们看来,物之贵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中那份真挚长存的情谊。所以,离别愁绪思悠悠,总把杨柳来托付。所以,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才会写“攀折柳将寄,军中书信稀;”曾经贵为宰相的张九龄才会写“纤纤折杨柳,特此寄情人。”再说王昌龄诗中是那位少妇吧,她在无意之间望见了远处的青青柳色柔柔柳枝。于是,原本不识愁滋味的她蓦然变得愁肠百结,悔恨不已。为什么?因为柳色滋润萌发了她冬眠的情感。杨柳促成了她对青春与爱情的新鲜感悟。相思之苦,别离之愁,流年似水,韶光易逝。所有这些沉甸甸的内容,就在那“忽见陌头杨柳色”之际,她都有了痛切的体验。也许,她会忽然追忆当年折柳送夫的惜别情景;也许,对远在异乡的丈夫的忧思惦念会使她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许,她会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丈夫早日归来,即使功名无成,终身布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杨柳丰富了她的心灵世界,增强了她感情的浓度,使得她发现了生命中的别一种美丽。尽管这是一种忧伤的美,缠绵的美。熟悉唐诗的人,对“旗亭画壁”这个佳话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王之焕,王昌龄,高适,都是唐代诗人中的高手。他们的诗歌在当时就被歌伎乐人广为传唱,影响很大。一日,他们三位一块到旗亭(即酒楼)饮酒,恰逢有歌伎在唱诗劝酒。他们就暗中打赌,看歌伎们唱谁的诗多。高适的诗唱过了,王昌龄的诗也唱过了,而且不止一首。二人甚为得意。乐滋滋地在墙壁上画上记予。王之焕被冷落在一边。但他并不沮丧,他指着歌伎中最年轻漂亮的那一位说:等到这一位唱时,准唱我的诗。不然,我就甘败下风。果然,那位绝色的歌伎所唱的就是王之焕的凉洲词。王之焕也就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24年王昌龄诗歌赏析工作报告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