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4页丰台园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报告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1992年正式启动建设,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丰台园已经成为XX县区最核心的经济增长极,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央企、民企总部经济聚集区。未来,丰台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总部经济引领区、首都城南发展的样板区和丰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一、空间布局扩区前,丰台园在空间上由XX县区、XX县区和科技一条街(“两区一街”)构成,共计8.18平方公里,其中,XX县区位于四环西南角,面积4.01平方公里,分为XX县区一期、二期、三期;XX县区4.17平方公里,位于北京永定河生态发展带,毗邻园博园,分为XX县区i和XX县区ii;科技一条街位于西四环南段,全长12公里,以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为品牌,由15个孵化器分中心,19栋孵化楼、2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网络构成,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成长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丰台园的面积由8.18平方公里扩展到17.63平方公里,新纳入政策体系的包括汽博中心、丽泽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动漫城、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7个区域。建成区——XX县区一期、二期共计2.89平方公里,建筑规模超过300万平方米,以总部基地、总部国际、总部基地金融港、托普科技园、航天海鹰产业园、国美商都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示范区,是丰台园产业和企业聚集区。在建区——XX县区三期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是四环沿线最后一片成规模待开发的产业用地,预计建筑规模将超过3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中铁诺德(已建成)、三洲能源科技中心、专利技术研发中心、海格通信导航园、华夏幸福商务区、中国通号科技研发中心等。在功能定位上,以樊羊路为界,樊羊路以东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樊羊路以西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活力商业带,着重完善XX县区整体商业、商务配套。上述两个区域共同作为总部基地3.0的重要支撑。待建区——XX县区采取多种模式结合开发。XX县区i立足自主开发,打造总部基地XX县区,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聚集。XX县区ii通过单宗出让、整体开发、自持物业三种模式进行开发,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区域构成“永定河生态科技新城”。园博会的举办,不但提升了XX县区的品牌影响力,加速建设进程,更会赋予XX县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使XX县区成为XX省生态品质最高的科技园区,加之高端完备的配套设施,XX县区将成为国际、国内大企业的重要聚集点,构建可期待的后发优势。二、总部企业发展情况目前,丰台园已入驻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聚集了央企一、二级企业总部83家,上市公司总部2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形成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地方企业三大总部群。2013年,丰台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12.6%,位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前列,留区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7.4%。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部效应日益凸显。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打造了总部基地品牌,形成了以企业决策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五大中心为特征的总部经济;集成了以服务总部企业为核心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总部文化论坛、总部广场等为平台的总部文化体系;汇聚了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全路通、航天科工、建龙钢铁等400余家总部型企业。在总部效应的带动下,丰台园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央企、民企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一是研发机构聚集成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XX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XX省专利示范单位7家、XX省专利试点单位190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0项产品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2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38项科技成果获XX省科学技术奖;39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专利申请量7655项,授权4076项。二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拥有专利授权2825项,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人才引进、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四是创新人才方面,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3.3%,拥有硕士和博士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