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经济文化形式对德育的影响探究摘要: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思想道德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物质文明和道德滑坡的二律背反,本文从中西方教育文化的角度来探究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分别从价值角度,教育内容角度以及经济与德育关系上来探讨。使人们能够深刻地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当前经济环境和未来经济走向的影响。中西方德育的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促使我国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关键词: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西方德育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0)05-0159-02一、价值倾向上有所不同我国德育理念侧重群体性价值倾向,这种倾向受我国的德育发展影响,来源于我国自古就有道德教化的传统,从儒家到佛道,无不将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列之首位。道德教育注重秩序的和谐,遵守统一的伦理规范,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以“仁”为基本原则。古代博大精深的德育思想,为我国日后德育理念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后期在经历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后,民族性愈发强烈,我国德育以此为传统着重培养个体向群体融入与贡献,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群体性价值倾向愈发明显。[1]西方德育理念则侧重个体性价值倾向。西方以欧美为代表的主流德育理念是以罗马古希腊奠定的传统道德理念为基础,后期随着启蒙运动中社会契约精神和个人权利的觉醒和欧洲文艺复兴,西方德育逐渐侧重强调自我发展,注重“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和尊严”[2],以“法理”为准则,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不可替代、不可侵犯的权利实现;这种德育理念逐步形成一种对于个体内心探索的理性传统,对培养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挖掘个人潜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德育理念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抽象的人性理论原则为基础,个人主义容易转变为享乐主义,使道德边缘化。二、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剖析中西方的的教育中理论性和实用性上各有偏重。我国的教育更偏向于理论性和整体性。正如我们看到BBC拍的那个中英两国教育对比那样,中国人更注重的事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对原理和知识整体框架的理解,记得我在新东方上政治课讲毛概的时候老师强调最多的便是要我们对各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事以此来记住各个人物和他们写过的东西及会议。还有就是我们高中的物理化学课实验课就那么一两节,但理论知识和习题课却很多。而西方则更强调社会性与实用性。内容坚持面向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应用性,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紧密联系,德育内容的选择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对更加贴近生活讲求实效,更加强调在多元、多变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高压式教育方式更注重效率。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从小就被逼着的教育模式使得我们很多人并不是自己自愿的去学习去研究,所以到了大学阶段我们国家的学生便往往很少能够有较强的自律性。[3]所以导致我们在大学的教育不如国外的学生。而国外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是受着被引导性的教育,并不会强迫他们去学什么,所以这也就使得到了大学阶段的他们大部分都是真正愿意、为了学术研究而学习。这也是他们能培养出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部分原因。[4]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国外的教育模式好于中国。三、经济发展与德育教育的联系中国由于曾受到帝国的侵略和压迫导致中国的发展起步落后于西方国家。这就导致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而西方国家正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达使得他们的的国家社会福利非常的好。不谈他们的失业救济金。现在瑞士的人均最低收入为4000瑞士法郎,而德国的最低收入标准为1470欧元,他们的汉堡王一份套餐6.99欧元。中国40多元。欧洲一块宝伯的表11700欧元,合人民币约81000元。而中国这块表要123000元。而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人均收入是8572元。这就导致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担心自己的未来。而且他们本身的人工费特別的贵。一个餐厅服务员在因特拉肯(瑞士的一个小镇)。一个月的工资是5500瑞士法郎。而餐厅服务员并不需要什么高学历。而在中国你想有一份餐厅服务员的职位都需要至少大专以上的学历,再说中国人非常多。所以中国今天的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中国基本没有失业救济金,中国的人工费也非常廉价。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未来就必须学习。这也正是我们在教育中缺少人性化和多样化的一部分原因。即使孩子们不喜欢学习文化课,我们的家长也不敢让孩子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去发展。因为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就会没有学历,那他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经济发展同样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西方注重隐性爱国教育,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