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先正达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方案(2011)1、试验目的展示先正达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增产效益。2、示范地点选择示范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性质、肥力均匀一致,水稻生长整齐的种植区进行,种植方式不限。3、试验示范设计设四个处理:处理一:锐胜+适乐时+福戈+爱苗+顶峰组合方案(简称"福苗"组合)。用药方案为锐胜+适乐时种子包衣,福戈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爱苗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灵(三环唑)防治稻瘟病,顶峰防治稻飞虱。处理二:锐胜+适乐时+福戈+阿米妙收+顶峰组合方案(简称"福妙”组合)。用药方案为锐胜+适乐时种子包衣,福戈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阿米妙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顶峰防治稻飞虱。方案详细内容见附件。处理三:常规用药方案,各地按常规用药技术自行确定。处理四:空白对照区。各示范点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调整喷药时间和次数,但必须保证在先正达方案中爱苗(阿米妙收)和福戈的施用次数各处理分别不少于2次,且爱苗(阿米妙收)用药在破前和齐穗期,福戈用药在分蘖盛末期和破前,其它时间是否用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四个处理安排在一个集中的示范区内。处理一和处理二示范面积各5亩,处理三面积1亩,空白对照区0.5亩。4、药剂喷施方法:要求统一喷雾器、喷液量。喷液量不少于每亩30kg,用弯喷头喷细雾。施药时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在二龄幼虫高峰期(束尖期),防治二化螟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枯鞘期),如需连续施药,间隔期14天左右。具体用药时间各地植保站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5、效果评价5.1药效评价每次药后调查1次主要病虫害的防效,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蓟马防效:播种后35-45天调查。每处理区5点取样,每点25cm2X25cm2,(每小区50根苗)调查叶片卷尖率,计算防治效果。药效计算方法:卷尖率(%)=(卷尖数/调查总叶数)X1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卷尖率一处理区卷尖率”空白对照区卷尖率X1二化螟防效:在二化螟为害症状稳定后,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50蔸稻每点调查10蔸,统计枯心率或白穗数。药效计算方法:调查枯心(白穗)数枯心(白穗)率(%)=X1调查总株(穗)数CK—PT防治效果(%)=X1CK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白穗)率;PT-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白穗)率纵卷叶螟防效:在纵卷叶螟为害症状稳定后,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查10蔸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调查卷叶数卷叶率(%)=X-!—调查总叶数CK—PT药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X1CK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PT-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稻飞虱防效:施药前调查虫基数,施药后第3天、5天、10天、20天天调查防治效果,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5蔸,每点调查5蔸,计数稻飞虱活虫数,计算虫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注: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为准)。计算公式:虫减退率(%)=处理前总虫量一处理后总虫量X1处理前总虫量药剂处理区虫减退率一空白对照区虫减退率校正防效(%)=1—空白对照区虫减退率纹枯病的调查1调查时间和次数基数调查:第一次施药之前。药效调查:在每次施药后14天和21天调查防治效果。2调查的方法和分级标准调查采取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蔸,每点5蔸共25蔸,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叶片)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5.16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的调查调查时间:在水稻收割前5天。调查方法:采用双平行线调查法,各小区查2蔸水稻,记载发病蔸数,计算丛病率;再在调查丛病率中的各小区中随机取样10点,每点取1蔸,记载总株数及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调查10蔸总粒数及病粒数,计算粒病率;将各处理的平均蔸病率、株病率、病粒率分别与对照比较,计算出蔸防效、株防效和粒防效。稻瘟病的调查基数调查:第一次施药之前施药后25-30天病情稳定时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每个点调查6蔸,每个小区共调查30蔸稻,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刎上(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以上(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