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组织申报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各有关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我省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项,成为展示我省社科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研究力量的重要平台,对激励和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社科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社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申报范围1.本省作者自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成果。包括:在有统一刊号(ISSN、ISBN、CN)的报刊发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专著、编著、译著,高校教材,辞书、工具书、注释本、点校本、汇校本、地方志、年鉴,科普读物,电子出版物(如光盘等),论文、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发表的且被党委政府和党政机关采纳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等(须附采纳应用的相关材料);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2.少数成果时间可放宽到本次评奖时间段的前两年(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申报时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上届评奖未申报;②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并产生重大影响(须附有关材料);③须由三位相关学科专家(正高职称)的推荐(附推荐文字材料)。3.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均为中文。4.一个作者可申报多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以版权页为准。5.再版的成果必须有30%以上内容为修订、增补的方可参评(须有证明材料)。6.“丛书”一般以单本参评。7.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的系列论文可以参评。个人论文集可以参评。8.中小学教材、集体论文集(单篇可以申报)不参加评奖。9.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再参评。二、申报时间请于2007年6月20日前将材料及电子版文件报科技处成果科。联系人:陈娇电话:85913621(内线:13621)e-mail:jiaochen@sytu.edu.cn三、申报办法1..申报人须提交《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3份、成果原件1份(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及有关该项成果的评价材料1份。《申报表》可从江苏社科网上下载。网址:http://www.js-skl.org.cn。2.申报者须交纳申报费,每申报一项成果,著作100元,论文60元。三、申报成果学科分类申报成果共分21个学科,申报人应根据成果的内容,参考下述学科分类,自行确定所属学科,并将代码填写在《申报表》封面“学科”栏目中,例如:哲学方面的成果,若是著作填写“2—1”;若是论文填写“2—2”。申报人请准确选择学科,明显不符的,将影响成果的评审。在评审时,省评委会将视申报情况,按学科相近原则组成10个左右的学科组进行评审。学科分类如下:1.马克思主义(著作代码:1-1,论文代码:1-2)马恩列斯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史(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2.哲学(著作代码:2-1,论文代码:2-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亦称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3.宗教学(著作代码:3-1,论文代码:3-2)宗教学理论、无神论、原始宗教、古代宗教、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当代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4.语言学(著作代码:4-1,论文代码:4-2)普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外国语言,译著、辞书等。5.文学(著作代码:5-1,论文代码:5-2)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各体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史、外国文学研究等。6.艺术学(著作代码:6-1,论文代码:6-2)艺术心理学、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美术、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7.历史学(著作代码:7-1,论文代码:7-2)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研究、专门史,地方志、年鉴等。8.考古学(著作代码:8-1,论文代码:8-2)考古理论、考古学史、考古技术、中国考古、外国考古、专门考古等。9.经济学(著作代码:9-1,论文代码:9-2)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技术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物资经济学、工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