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5毛泽东如何读历史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和记忆,老老实实地研究和学习它,也就是尊重它和敬畏它。毛泽东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五句话,可视之为名言。“读历史是智慧的事”1920年12月,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等人的一封信中说,他读历史时发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干出傻事、蠢事、错事的专制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原因是其欲望冲动压倒了理性智慧。由此,毛泽东提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多了解点历史上那些专制主义者的结局,让“智慧指导冲动”,或能少干点傻事、蠢事、错事。此前,袁世凯称帝败亡时,毛泽东也发表过类似的议论,说袁世凯以及劝袁称帝的人,不真正懂得历史,没有吸取“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的教训,乃世间“最愚者”。把是否读史懂史,同是否具有理性智慧联系起来,是青年毛泽东体悟到的一个重要道理。他一生好史,有多方面的理由、需要和收获,其中定然有益智的成分,有一种获取智慧的求索精神与乐趣。比如,毛泽东诘问《隆中对》,未必有用于现实,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完全可能成为使人变得高明的营养。毛泽东后来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就是这个意思。了解历史,总结前人和自己经历的过去,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尽量不贰过,不重复此前蛮愚的错误。“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如果对自己的过去懵懵懂懂甚至一团漆黑,不会是一个明白人;如果研究历史不是为了今天的需要,恐怕也不算是一个明白人。毛泽东敬畏历史,但是他从不拘泥于历史。上个世纪50年代,有人从毛泽东的一些现实决策中觉得他“轻视过去,迷信未来”。这个话传到毛泽东那里,他在1958年1月28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专门做出解释说:“历史是要的。要读历史,我赞成郭沫若那个古史研究。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不迷信将来还得了呀!人类就是希望有个将来。”毛泽东承认自己“迷信将来”,至于说他“轻视过去”,恐怕有些冤枉。只不过一向读史的毛泽东,总是希望从现实这个立足点出发去争取一个好的将来罢了。提出“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当时可能有自辩之意,却也揭示出了读史的要义,即了解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古人是为今人增益的。1942年,毛泽东发表过一篇题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演,他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弄清过去,是为了把眼下的事办好。这样做,才是对历史的真正尊重和敬畏。“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这句话出自毛泽东1961年6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起因是他觉得不少干部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按劳付酬、等价交换,于是就说:“我们搞了十一年社会主义,现在要总结经验。我今天讲的就是总结经验,我下回还要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人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提出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意义是很深刻的。现实的经验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同样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不过是时间远一些的现实经验而已。历史的经验所以能说服人,原因不外三个,其一,讲历史的要义在于总结经验;其二,历史里有能够为今天的人们受用的经验;其三,了解了历史的经验,就能了解现实经验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经验的了解。讲历史所以能说服人,还因为通过历史现象来揭示、认识和把握规律,比抽象的理论推演更有认识上的冲击力,更易于人们相信和接受,更能够发挥教育人的作用。进北京城的时候,他反复告诫大家“绝不做李自成”。“不做李自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后最能说服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保持优良作风的口号。“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这是毛泽东1964年7月会见外宾说的话。原话是:“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凡是压迫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总有一天要走的,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加强斗争。……所以,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还是那句老话:“知道了从哪里来,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到哪里去,就是对前途、对未来的眺望。有了对历史经验和规律的研究与把握,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就有可能开辟出事业的新境界。通向未来的路,不是陡然出现的,其缘由往往藏伏在已经走过的路当中。唯其如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艰难斗争中,从中国历朝历代对农民起义剿而难灭的历史中,看出红军和红色政权是可以存在的;又从农民起义总是失败或胜利后成为改朝换代工具的历史中,看出只有靠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农民起义才有胜利的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1964年1月,毛泽东向巴西客人介绍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后,提出了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