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算》教学设计《运算》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运算》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1-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增强验算意识,培养验算习惯。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和验算方法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算理设计理念: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不同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练习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题型,巩固四则运算的顺序。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整理与反思1、整数四则运算意义。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计算方法计算:865+78=8.65+7.8=13+25=3、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让学生明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4、对比练习: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1)问: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2)比较每组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内在联系。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小数乘、除法先要转化成整数,再考虑小数点定位;分数除法先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二、练习与实践1、完成87页第1题(1)学生独立填出答案(2)学生汇报结果,挑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2、完成87页的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3、完成87页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2)结合每道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验算的?应该注意什么?(3)说说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补充:4、在一道除法里,除法和商都是19,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先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再口算。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余数最大是18,在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求被除数。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四、课外扫描1、在下面各题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字,并确定原来第一个因数小数点的位置。□□5×□□.□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1□□.30留给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完成《运算》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材例1,教材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三、教学例11、出示例1。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53-24=2929+38=6753-24+38=67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29+38=67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29=67(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6、计算15÷3×5(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7、同级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四、巩固练习1、教材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2、教材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