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人工气道是指通過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集束化干预(Bundlesof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对照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20~75岁,平均(53.7±7.9)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57例,气管切开25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2例,脑血管意外35例,心肺复苏后10例,多发复合伤5例,其它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人工气道种类、原发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洗手制度,妥善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采取合理体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为预防VAP的发生,应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②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包括注意气囊压力、合理气道湿化、持续声门下吸引等措施;③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控制口腔护理质量:研究证明: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良好的口腔护理可降低VAP的发生率。④严密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血液生化、血气等各项指标;⑤注意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和沟通,条件允许时可让家属探望或视屏通话,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⑥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对实习生、进修生、低年资者的培训,每月随机进行2名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1.3评价指标在患者拔出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非计划拔管依据人工气道治疗期间的记录进行统计;肺部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满意度调查参照张会芝等[3]编制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问卷分为5个维度共12个条目,该量表12个条目总的Cronbach’s系数为α0.84,内容效度各条目CVI为0.8~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为0.98。所有问卷均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79份,回收179份,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集束化护理是积极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应用已被临床实践证实了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促进并落实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中的具体操作,从而达到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目的[4]。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正常的加温、湿化、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