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1今天早上第二节,在四二班,我的组内公开课终于讲完了!这次“痛苦”的讲课经历又是让我有了一次进步的机会。第一节下课的铃声还没落,我就提起包从办公室冲了出去。来到班里,同学们收作业的、上厕所的乱作一团。于是,带上耳机,整顿纪律,其实孩子们还是挺聪明的,知道今天要讲公开课于是很配合的很快做好了课前准备,趴在桌子上静息等待预备铃的响起。上课了,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的,精神焕发,看到他们那可爱的小脸,我紧张的感觉立即消失殆尽。终于,上课进行了十几分钟,我要讲的内容也讲完了。孩子们像快乐的鸟儿一样很快的拿出工具,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一节课上下来,虽然效果还行。但问题还是一大堆。首先,我感觉我安排的学习内容有点多,重点不突出。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我也知道内容偏多,应该删除一点,可是,在删的过程中,我又觉得什么都想让学生知道,什么都舍不得删,结果导致了学生上课时刚开始积极性很高,可是到了后来,学生就不愿意说了,他们更愿意的是画。这方面我应该注意。另外,在讲“如何设计标志”时,像周老师说的那样,我可以把这一部分融会在“标志的作用”“标志的分类”里讲,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更利于学生接受。其实,在这节课里。我感觉自己相比之下是有进步的。特别是在课堂纪律方面,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感谢程老师和周老师的悉心指导。其实,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虽然这次的公开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些痛苦,可是,当公开课结束之后,听着别的老师对我的指导,安静的思考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能够抵得上我们平时10节课的提高。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讲公开课的机会!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2《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四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构思,看到这些标志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对绘画工具及各种材料的运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这一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设计的标志很难做到易识别、简洁、美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表现什么样素材的标志会感到困惑,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为校园创作标志,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分为六步:第一步导入实现有四步:①安全事故的视频播放②说说生活中的标志③学习标志的定义④揭示课题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受到安全事故带来的警示,潜移默化的体会标志的重要作用;再引导学生说说认识的标志,加深印象,增强对标志客观的了解。第二步的教学实施有四步:标志的作用、分类、特点、设计,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重点是体会和理解标志的设计理念,如何将自己主观的设计意识,用标志的设计来表达。在了解了它的作用、分类、特点之后,理解标志的设计理念已经让学生一眼领会,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了知识的层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效。第三步是教师示范,通过直观的绘画展示,让学生再次领会设计的精要,本环节我只采取黑白绘画未上色,目的是引出多种学过的作品呈现的方法,如剪贴、拼贴,(图片展示)避免学生在观摩教师手法之后全部临摹统一方法,而切断了学生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为还孩子自主的课堂而精心铺垫。第四步是学生动手设计,此环节主要分三步,观察校园校貌,以文明创效为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杜绝摘花、奔跑、踩雕塑这些行为的需要设计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第五步是学生作品评价,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学习重难点,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反复说,说出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样完善尤为重要。我采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说,其他同学欣赏,起到较好的效果。第六步是课外知识拓展,欣赏各国标志性的建筑,再次体会典型标志、成功标志的深远作用,激发学生更加喜爱美术学习。本课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上课的主题,感知标志给我们生活的帮助,体会标志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标志与行为主动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铺垫。我的想法是,不仅仅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阵地,还作为对学生进行多项教育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