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永远的丰碑》读后感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09英1姓名:沈嘉永远的丰碑——张太雷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在五四运动中,常州也出现许多的英雄人物。很多人知道“常州三杰”,很多常州人都能随口说出他们的名字: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对于这三位革命烈士,人们比较熟悉瞿秋白,关于他的革命事迹脑海里也有着深刻的印象,作为常州人的我,通过对瞿秋白故居的几次参观,对他的许多事迹也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可是对于其它两位英雄并不是非常熟悉,怀着对张太雷的崇敬之情,也怀着对他的怀念之情,我乘此次暑假参观了革命英雄张太雷的故居。张太雷故居座落在XX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基地的纪念馆是集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事迹与精神的重要场所。那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革命英雄。张大雷(1898-1927)原名曾让,父亲见他相貌不凡,又因家境窘困,取《周易》“否极泰来”之意,取字泰来。后又改名太雷,寓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常州三杰”之一的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派往共产国际的使者和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多次参与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重要会谈,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第一次国共和作有着特殊贡献。他是广州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参加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莫斯科介绍瞿秋白加入共产党。历任中共广XX县区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XX省委书记、中共XX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等职,他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1920年受陈独秀委托,与俞秀松等发起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发展了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第一批团员。1922年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致开幕词,作关于团纲团章报告。曾任团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局总书记。他也是党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很大贡献。1927年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书记和起义总指挥,并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下午在参加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后,乘车赶赴大北门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伏击,壮烈牺牲。站在故居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仔细看一下这位革命烈士曾居住过的房屋,这是一座江南老式民居建筑,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一进门,便可看见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西首书画陈列室有聂荣臻、徐向前、张爱萍、王任重、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缅怀张太雷题词及全国各地领导人、专家学者纪念张太雷而创作的书画精品。浓缩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之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在纪念馆东首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现。“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张太雷惊“雷”八方,蕴含着令人震憾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开创更加宏伟的现代化事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了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张太雷,他的生命短暂的如同一颗转瞬及逝的流星,却在有限的时间中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正是这束光,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引了方向,给在沼泽中挣扎的中国带来了希望。他的人生轨迹与中国革命进程同步;他的名字、生平和事业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紧密地连在一起。广州起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广州起义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张太雷的英名,将和这不朽的历史事件一起,永载史册。“太雷英魂何处寻,红花岗上松柏森。而今人间尽春色,陵园常祭告捷音。一身拼热血,开济万民心。华章译文在,读之泪沾襟。”烈士故友罗章龙,当年赋诗以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