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过收集历史图片来评价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周萍萍指导教师:吕雪峰摘要: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好多年,整个初中阶段都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课本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这些色彩斑斓的图片不但增添了教材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图像与文字之间相互呼应、协调──图文互证、新鲜活泼、雅俗共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读图析图能力培养1图表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打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顿觉眼前一亮:几乎每一页都有色彩斑斓的图片。这些图片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海洋陆地,有山脉河流,有沙漠草原,有城市农村,有宗教习俗,有人物肖像,有遗迹遗址、有纪实照片等等。这些图片不是“附图”,而是《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一部分教学任务。它们和文字教材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体系。图表在新教材中占很大的篇幅,这弥补了文字资料的不足和表述的限制。记得美国著名学者哈拉里曾经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这就强调了图片形象直观的优点,大量精美的图片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世界。图表的运用有助于把原理性的知识和文字很难说清的内容形象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便于接受。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感知到最初的形象易被大脑所接受和保存。[1]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历史与社会》书除了图片丰富这一特点外,文字表述也更为精简。从这里可以看出新教材既注重知识的表述,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形象,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现象,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取代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2]因此,作为一位历史与社会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查阅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图片意识,读图能力差,有些学生连判断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有些学生不注意看图片中的文字,有些学生不懂得怎样找到主题要素,有些学生则不善于把图表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个别学生眼中无图,心中无图,对着图片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图表阅读习惯和技巧引起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如何用好、用活课文插图和图片,以下是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2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1看图说话,就图设题利用图片探究历史和社会,首先要学会看图,其次要根据图片进行思考。图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图表的抽象性和象征性使它承载的信息量十分巨大,涵盖了无数知识点,只有学会了看图读图,根据图片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和社会的有关知识。如何挖掘这些信息,最关键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看到隐藏的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停留在表层信息的获取上,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综合分析缺乏一定的能力。[3]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真看课本图片1-2“从古猿到人类的形态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说说从古猿到人类的变化有那些?(引导学生从体形的变化、行走姿态、毛发演变、服饰形成这几个方面去考虑),在学生讨论并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环境、原因、条件、本质和历程(这个环节小组合作完成),进而引导学生读图质疑:古猿进化为人类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把直立行走作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有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促成了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呢?必要时,用年代尺在黑板上标明大致年代以揭示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漫长。通过对课本中图片“从古猿到人类的形态变化”的分析和设问,师生共同把与之相关的信息挖掘出来,即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母亲河的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黄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