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DCA循环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的作用摘要:探讨了PDCA循环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意义。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方法,使住院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AT)达到风险控制目标。实验室风险管理的每次PDCA循环关闭,进入下一周期PDCA循环,均表示实验室风险管理有效,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实验室应用PDCA循环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风险管理;PDCA循环;住院急诊检验;检验周转时间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来说,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风险存在于检验的全过程[1]。实验室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全过程,使实验室质量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1]。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住院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探讨该方法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意义。一、PDCA循环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评估)和action(处理)的第1个字母组成[2]。P: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D: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评估哪些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处理评估结果,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提出新的目标;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二、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可分为8个基本步骤[3]。见图1。(一)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1.识别风险,确认风险 实验室根据详细的检测流程(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分析现状并列出流程图。流程图除考虑实验室自身活动的风险外,还应考虑外部人员活动及使用外部提供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如住院急诊检验流程为:医生开出急诊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护工运送样本→实验室接收样本→样本检测→报告发布。完整的工作流程从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起到实验室发出报告止,整个过程复杂,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人员多。按照流程图,从“人、机、料、法、环”(“人”不仅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还包括其他实验室服务对象和供应商;“机”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耗材;“料”指急诊样本;“法”指实验室检测、质控、结果报告发布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环”指实验室环境要求)5个方面全面考虑,识别风险来源。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识别:(1)“人”:医生是否了解急诊范围和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急诊申请是否正确?护士是否及时执行医嘱?是否按照规范采集急诊样本?护工是否及时将样本从病区运送至检验科?运送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需要?是否及时处理样本?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作业程序文件的要求?患者是否配合?供应商是否合格?(2)“机”:实验室仪器配置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仪器是否已校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实验室试剂耗材是否充分和有效?(3)“料”:被检测样本是否合格?(4)“法”:检测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检测方法是否先进或足够快?急诊检验流程是否合理?(5)“环”:实验室空间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环境温、湿度,照明,通风,供水,废物处理是否符合要求?2.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用直观的形式组织数据(图表,曲线,排列图……),分析组织好的数据,采用概率和统计等数学工具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从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中统计2014年11月10至14日1周内的住院急诊项目数和各个时间段的TAT。各个时间段为:A时间段,医生申请时间到护士采集时间;B时间段,护士采集时间到护工运送时间;C时间段,护工运送时间到实验室接收时间;D时间段,实验室接收时间到报告发布时间。各个时间段的平均TAT分别与规定的TAT相比较,A、B、C时间段TAT要求(二)步骤2:分析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可以采用因果图(鱼骨图)等工具辨认风险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分辨哪些是造成这个风险的根本原因,在程度上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因素是可以解决的,哪些具体的原因是在风险控制目标中想要解决的。见图2。(三)步骤3:找出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比较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辨认直接影响实验室质量的风险原因。如住院急诊检验TAT各个时间段中C时间段TAT合格率最低。护工工作量大、教育培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