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论文开题题目:论法官选任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专业:研究方向: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秉承了追求实体真实的传统原则,在法庭审理中当控辩双方发生冲突或者遗漏,而当庭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时,赋予了法官走出法庭调查核实证据的权利。纵观德、法、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变迁,都不同程度的规定了法官的调查取证权,我国由于诉讼传统的影响和一元庭审主体结构的诉讼实际,2012年刑诉法修订时仍然保留了法官的调查取证权。法官调查取证权代表了一种追求实体公正的诉讼价值选择。二、法官调查取证权可以分为庭上的调查权和庭外的调查权,由于庭外调查权操作方式随意性大,不易受到监督,对法官消极中立,专司审判职能的司法理念冲突比较大,更具探讨价值。三、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刑事诉讼法》对法官的调查权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这种限制是进步还是桎梏值得我们探讨。四、现代刑事司法理念要求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相互制衡,法官作为消极中立的裁判者独立行使司法权。法官调查取证权虽然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增加裁判的可接受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官中立裁判的形象,对实现程序公正的规定要求也更加苛刻,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二)课题研究的应用意义:刑事法庭调查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即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实现实体正义的外在价值功能和维护诉讼人权、实现程序正当的内在价值功能。世界上主要有两大法庭调查模式。一种是“对抗式”的法庭调查模式。它是在“弹劾式”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发展、确立起来,以英国、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为代表的,“对抗式”模式注重保护人权和程序正当,但诉讼效率较低。另一种是“审问式”的法庭调查模式,它是在“纠问式”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发展、确立起来,以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审问式”模式注重事实真相的发现和实体正义的实现,但较为忽视人权的保护和程序的正当。不过,近些年来两大模式相互吸收、借鉴,日渐靠拢与融和。与此趋势相呼应,出现了以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为代表的第三种模式——“混合式”法庭调查模式。该模式汲取前两种模式之长、摒弃前两种模式之短,既注重事实真相的发现,又强调诉讼人权的保护;既发挥控辩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法官又不完全消极、被动。“混合式”模式已经日益显示出其生命力。我国旧法典所确立的是具有突出的“纠问式”特征的强职权主义法庭调查模式。该模式因其控审不分,诉讼职能交叉、混乱,“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先定后审”,法庭渊查流于形式,辩护职能基本虚置,被告人地位客体化,程序正当性难以体现,诉讼人权没有保障等诸多弊端,而遭到世人的诟病。新法典所确立的法庭调查模式,汲取了当事人主义的优点,实行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断;确立疑罪从无原则;避免法官预断,遏制“先定后审”,强化庭审功能;强调直接言词证据的适用,要求证人出庭,限制传闻证据;强化辩护职能,提升辩护方抗辩指控的防御能力。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灵魂,追求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已经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的共同目的,我国也不例外。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以发现案件实体真实和正确适用法律为前提。法官庭外调查作为庭审调查的延伸,无疑有利于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对保障判决结果的客观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行使中也很少受到规制,导致实践中损害当事人利益的事时有发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研究如何实现法官庭外调查权的有效规制,使其积极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二、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国内:观点一: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秉承了追求实体真实的传统原则,在法庭审理中当控辩双方发生冲突或者遗漏,而当庭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时,赋予了法官走出法庭调查核实证据的权利。纵观德、法、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变迁,都不同程度的规定了法官的调查取证权,我国由于诉讼传统的影响和一元庭审主体结构的诉讼实际,2012年刑诉法修订时仍然保留了法官的调查取证权。法官调查取证权代表了一种追求实体公正的诉讼价值选择。是指作为刑事诉讼裁判者的法官,为了诉讼的顺利进行,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当庭控辩双方所出示的证据材料进行评价和取舍的认证过程。观点二:法庭调查权这一权力的行使如果不加以必要的限制,可能出现法官为追求客观真实而偏离中立裁判者地位,去积极主动收集证据并使庭审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国外:观点一: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庭外调查权是相对于法官庭内调查权的而言的,在当事人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中,法官的庭内调查权是受到限制并较少使用的,法官的庭外调查权则更是被禁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