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第三十九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3.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4.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3)“落红”即落花。古诗词中,常借助“花”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本诗除外)。5.诗歌鉴赏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6.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抒写了诗人________;《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2)《行路难》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诗人在遭遇困苦时的广阔襟怀。请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或启示。7.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