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光的折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折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光的折射》教案1(一)引入新课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二)教学过程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1、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光的折射》教案2三维目标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1:如课本P56图3-38(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实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板书:第四节光的折射与透镜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演示实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请同学说出所观察的现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板书:1、光的折射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想。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根据他们的,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各组交流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