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传媒 / 文档详情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森林****io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docx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我加入学校的一个新闻网站已经一年多了,这个月来读的理查德·克雷格《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让我重新考虑了自己曾经做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做的事。作为记者,我该做什么。首先是采访。曾经我觉得采访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去旁听一个会议、观看一场演出、观察一次展览之类的,总之就是把一个活动的全程从头到尾跟踪下来,记住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写的不是人物访谈,所以我没必要采访人物。这是曾经的想法。可是书中写道。“对于一名记者来说,经常与社区居民保持交流(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其他方式)是形成报道思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想当一名好记者,你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还记得自己选择新闻专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可是在真正着手写作新闻的时候,我对与陌生人交流产生巨大的恐惧,于是我写的新闻中,引语仅限于“某某领导在会上表示""”。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担心主编认为我的采写质量太差,于是假装自己是“某同学”,接着写“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文章表面化了些妆,本质上我还是没有迈出步伐去和别人交流。再到后来,人物信息模糊的“某同学”被指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我不得不在每次活动结束前,花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选定采访对象,想好采访问题,还有深呼吸。总结起来,至此,我出去采访他人始终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被迫去进行采访的后果就是,采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十分浅显,而且我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一般不超过5分钟。我一直觉得这只是我的性格问题,和对新闻的不负责扯不上关系。直到看到书上的一段话:“有时候,你做最后三四次采访似乎就是仅仅为了得到可以援引的话。只要你得到了有用的引语就行了,你并不真正关心采访对象在说什么。因为你不过是需要这些人的名誉、社会地位以及可以从他们那里引用过来的话而已。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这么做的——甚至最优秀的记者也是这么做的。这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也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但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它不会让你的网络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的深度。”功利主义,这个词还是挺刺伤我的。我现在反思起自己的采访,觉得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先是选定采访对象,很多记者在做新闻的时候都要对采访对象进行一番精挑细选,然后再大费周折地去取得对方的联系方式。可是对于我,由于采写的都是会议、演出之类的硬新闻,采访对象随便在现场找一个就行了。再到采访的问题,通常优秀记者的做法是在接到活动的策划时就已拟好采访提纲,等到了现场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修改,我也不需要这么辛苦,拿演出新闻来说,顶多要采访的就是“觉得这场演出是否好看”“有没有什么让你感触特别深的节目”之类的,完全成了一个套路,不需要动脑筋。这样的轻松让我自己都感觉到害怕,没有踏实的付出过程,得来的成果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真正进行精心的采访是在参加“新闻之梦”比赛的时候。在选定报道主题后,我通过电话、网络,联系三个人最终约到采访对象;花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拟写了半页a4纸的采访提纲;最后与对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谈。这是一篇有关志愿活动的新闻,以前我写过这个主题的新闻,采访到的信息全是“志愿者们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类;而此次“新闻之梦”的采访,我收获的信息还有“上门陪护的交通补助费,宣传展板的制作费等,仅靠微薄的募捐收入支撑,使得整个活动举步维艰。”这让我觉得很欣喜。打开自己,迈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警醒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不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窃听别人的电话或给谈话录音。""一旦获准,通常的做法是:开始录音,然后再询问一遍。这样就能证明你确实获得了被采访人的许可。”若不是阅读这本书,未经许可便给谈话录音会是我现在在犯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犯的错误。或许在校园里,这样的规矩显得小题大做,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在表达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并且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对方对你的印象会得到加分。在采访这一方面,我觉得网络媒体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要做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书中提到的差异也仅在“获得消息来源”这一项,书中认为网络记者能利用网络资源更方便地找到消息来源,不过我认为,在现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无论是网络记者还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信息、与他人取得联系。真正使网络记者区别于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是写作。网络受众对信息的极度需求决定了网络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新闻。书中最形象的一个标题就是“最后一分钟”,意即对于网络记者来说,每个一分钟都是最后一分钟,他们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新闻稿写作完成并发表。与“速度”相对的一个词总是“质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