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云南与东盟和南盟国家间的直接投资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国内外关于云南与东盟和南盟国家间的直接投资的文献均较少,在国外更多地集中在贸易方面。在国外,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方面的研究,国外许多学者认为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区域内成员既存在竞争也利于相互促进,总的来说对区域内成员合作发展有利。BenderandLi(2001)采用SITC商品分类标准,针对出口制成品对东亚及东南亚在拉丁美洲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东盟四国(马来西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商品结构出口方面与中国相似,中国与东盟在拉丁美洲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JanondBen(2003)通过比较出口竞争程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四国(马来西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出口的竞争激烈情况,研究表明:在美国市场上,中国比东盟四国更具出口竞争性,特别是制造业产品农业与第一产业出口则是东盟四国传统竞争优势。Holstandweiss(2004)、Tongzon(2005)分别从决策者、东盟地区的角度运用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竞争状况,研究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出口存在激烈竞争。Yue(2005)则指出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三方出口市场上,双方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一些学者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区域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国家合作和相互促进。Chirathivat(2002)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东盟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加工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区域内贸易创造价值会超出因自贸区建立带来的贸易转移损失。Wilson,Mann(2003)采用引力模型对亚太区域地区贸易便利,贸易流量和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内贸易可以增加254亿美元的贸易,这说明参加亚太区域内贸易大约可以增加21个百分点的贸易流量。Roberts(2004)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对区域内外国家的贸易影响进行引力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潜在着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而且指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需求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拉近,区域内贸易额也会不断地增长;同时,还根据距离成本弹性分析指出,区域内还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影响不大。在我国,杨雪梅(2006)研究指出东盟国家是云南烟草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选择何种方式进入东盟国家市场,既取决于云南烟草企业与东盟国家烟草企业的比较优势,也取决于东道国有产业与制度环况。在对云南与东盟国家烟草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烟草企业对东盈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虽然相对于东盟各国而言,云南烟草产业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考虑到东盟各国现有的烟草产业已具备基本满足本国国内市场的生产基础,以并购方式是云南烟草企业进入以东盟国家较为现实的选择。姚建峰(2004)研究指出云南企业走进东盟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在于:一是云南周边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国成为云南企业的主要市场。二是云南与东盟贸易进出口商品互补性较强。三是多元贸易格局初步形成。云南对东盟贸易已基本形成边境贸易、一般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出口信贷、易货贸易互为补充的经贸格局。云南作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应当认真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推动与东盟贸易的发展,从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壮大自己。企业始终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力军。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要获得成功,既要靠自己的实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大量帮助、支持和服务。因此,要作好自由贸易区这篇大文章,必须由企业和政府来共同完成。结合云南实际。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积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凸显云南区位优势。2、依托国内发达省份,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3、争取率先建立具有试验性质的“零关税自由贸易区”。’4、建设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卢光盛,田福敏(2008)通过分析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投资关系优势的基础上,梳理了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发展现状,并从发展速度、投资方向、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个角度对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指出云南、广西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大大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尽管两省区在与东盟国家的投资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云南、广西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在泛珠三角合作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动下,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必将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秦成逊,胡宏斌,张荐华(2005)研究指出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