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会决策部署,按照省《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水利部《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研究制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主要时段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城市的内在要求贯穿于治水兴城全过程,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工程补短板强弱项和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再造”水利大提升行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水利体系,大幅度提升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工程布局城乡融合网络化、设施功能运行有效智能化、保护治理科学规范生态化、监管约束坚强有力法治化、全面开放创新引领常态化、服务保障普惠共享专业化的水利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治水兴城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补齐短板,提质升级。紧扣“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城市对水利的需求,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属性,优化水资源调度,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人水和谐,系统治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实现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均衡。依法治水,强化监管。加强水法治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对河湖空间、水土资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监管,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两手发力,创新引领。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水利现代化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涉水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续建“两横”、“三纵”,新建“一横”、“一纵”;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降低2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6以上,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33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2亿立方米,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基本建成应急备用水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控制在1.1%以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以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万平方千米。到202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两横”、“三纵”,续建“一横”、“一纵”,新建“两横”、“一纵”;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3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结构不断优化,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降低22%、2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2以上,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5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江河重点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8万平方千米。——到2035年,基本建成“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协调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全面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不断满足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