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新经济下金融的风险隐患与防范措施摘要。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边际成本低、产品更新快、营销手段丰富的优势快速打开了市场,赢得得了广泛的客户群体,为当今时代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为此,本文介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新经济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隐患,诠释了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网络安全;社会信用体系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而提供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让普通民众享受到了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第三方平台,我国有30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applepay、快钱等,以网络平台作为中间机构,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为双方提供资金担保、支付清算和信用担保的中介功能。根据央行统计,2016年支付宝、微信等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年累计网络支付金额达到99.27万亿元,远远超过了2016年我国的gdp总额。二是网络贷款的形式,也就是p2p网贷平台,通过融通借贷双方的资金需求信息,在借贷双方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016年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面向高校学生的校园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此外,互联网金融还有多种业态,包括线下投资理财、股权众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保险等引导资金配置的金融衍生产品,众多业态满地开花,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二、新经济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隐患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但是也有着监管薄弱、风险隐患大的缺点,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包括如下风险隐患:(一)法制监管性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在初级阶段,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于网上交易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很多情况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案件增多,仅2016年我国检察机关就受理非法集资案件9500多件。例如,2017年初,p2p网贷平台“理财团”跑路,被北京朝阳警方立案侦查,据估计上千投资人被套牢,有的投资者损失上百万。(二)社会信用征信风险。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大大增加了信用风险。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观念薄弱,一些企业不重视自身机制建设,习惯于投机取巧,利用各种方式做假账、偷税漏税、拖欠账款、空壳经营等,影响了自身形象和信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价也偏于负面。互联网金融主要针对有小额资金需求的用户群体,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格审核程序,业务开展中容易出现非法集资的情况,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三)信息安全与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隐患和业务人员操作失误。网络易遭受黑客、病毒和木马的攻击,导致客户信息被非法盗取,另一方面系统维护不当易导致客户权益受到损害,资金被非法盗取等。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例如没有充分校验可用资金额度,泄露客户信息,对客户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四)网络金融业务风险。在快速融通资金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业务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互联网平台承诺更高的收益和补贴,在没有资本金保障的情况下,即使只涉猎存款协议、短期票据等领域,依然存在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交易双方在线上完成业务登记,提交资质凭证,签署电子合同,牵涉到交易凭证的完整性问题和法律效力问题,而网络信贷的虚拟性给验证交易者身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新经济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事物,我国必须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对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明确限制条件。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分业经营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制定行业自律与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统筹和协调混业监管模式。近年来,p2p网贷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类型之一。由于准入门槛低,监管缺失,有的明显以诈骗为目的,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现金贷”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年化利率甚至高达600%,很多女大学生深陷裸贷无底洞。2016年8月,我国四部门发布了《网贷机构管理办法》,对投资限额、第三方存管、项目真实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可是对于如何落地缺乏细则指引,还需出台更具体的办法。政府部门应当主导制定强制性标准,确立网络公平交易规则,在识别数字签名、保存电子交易凭证、维护用户信息等方面细化规定条款。(二)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