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13学科分类号880.47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开展现状的观察研究——以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为例姓名袁琳茜学号13910316院(系)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童艳华2016年11月3日论文(设计题)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开展现状的观察研究——以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为例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活动,是一个活动的发展,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并在专门设置的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使用“假装的”物品、或工具模仿自己所想要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脑,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教师以幼儿的兴趣、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大班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游戏扮演,通过“娃娃家”、“小商店”、“小医院”等游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创设自主游戏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的精神;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社会规范,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论文以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为例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大班角色游戏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国内研究(1)学者黄人颂在《学前教育学》(1989年)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角色游戏进行研究,他解释为“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并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的游戏”。体现角色游戏是孩子们的“创意”和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性”特征的社会生活。(2)学者丁海东在《学前游戏论》(2001年)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角色游戏进行研究他在其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3)李建群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3年)一文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长春市幼儿园角色游戏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角色游戏失去了它本应在幼儿童年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部分幼儿园小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部分角色游戏区平时根本不对幼儿开放;部分的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时间;角色游戏内容单一并以教师干预为主;角色游戏区投放材料缺乏。(4)邓倩倩在《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研究》(2014年)一文中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游戏材料配备集中于实施行为角色,幼儿扮演角色较为单一;强弱结构性游戏材料比例不当,导致幼儿角色情节较为单一;资源性与工具性游戏材料比例不当,幼儿语言交流内容受限;游戏时段设置不当,游戏时间较短;幼儿游戏材料的使用不充分。(5)苗玲在《角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2012年)中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幼儿园角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使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快乐,品尝到团结合作的乐趣;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发展,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把主动权给幼儿自己,内心感受得到体现;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担任一个角色,就要创造这个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要根据情节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幼儿的语言创造力、组织创造力等得到发展。本人结合在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实习的经历中认为,在我国角色游戏开展和实践中大部分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认识不足,不重视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这既不能很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独特价值,又扼杀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育者应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幼儿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了解每个角色的职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学习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让幼儿社会性和认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课题的主要内容:一、问题的提出(一)角色游戏的概念(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二、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内容(一)研究对象1、大班幼儿43名2、大班教师3名(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文献法(三)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从大班角色游戏开展的频率、大班角色游戏的内容、大班对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大班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