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出溺爱型家庭教育误区蓝天教育网走出溺爱型家庭教育误区(蓝天教育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的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加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全部希望。溺爱孩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1.表现形式:全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话至高无上,孩子一哭就毫无原则的迁就,久而久之,逐渐强化了孩子任性、倔强的个性,喜欢吃的就一个人吃,不喜欢吃的就一点不沾,养成偏食的习惯。一口饭含在口里不嚼,为了喂一餐饭,满屋子跑,一餐饭可以吃上一两个小时,。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玩具一屋子,零食一柜子,衣服一箱子,孩子超标准消费,所有的东西都来的太容易了,孩子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随便损坏东西毫不心痛,一个新玩具,玩一两次就扔掉,一旦满足不了就耍赖。孩子做的事一概包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刷牙前连牙膏都挤好,上小学了不会自己穿衣,洗手洗不干净,从来没有单独出过门,从来不敢单独乘坐公共汽车,会背唐诗不会系鞋带;会弹钢琴不会自己骑车上学。事事依赖他人。起床父母叫,衣服父母穿,读书父母陪,作业父母催。一个三年级的学生,独自面对煮熟的鸡蛋竟然毫无办法,不知道怎么吃,只好饿肚子。孩子的过失一味迁就。总是“宝宝对!”明明是孩子走路不小心,碰了桌子,也是桌子不对,走过去打桌子,口中还念念有辞,不停地骂桌子:“你这个死桌子,碰痛了我的宝宝,打死你这个桌子,打死你这个桌子!”于是,下雨没有带伞怪爸爸没提醒,作业忘了带怪妈妈没有放到书包里。形成所谓“小太阳”、“小皇帝”现象。2.产生的根源: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总认为一切顺着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就是爱,为此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娇惯有加。有的是自己的童年吃过苦,对第三代有一种补偿心里;有的是盼孙心太切,一旦有了孙子,高兴得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但并不知道要怎样做才是真正为孩子好,是为孩子的终生着想,不知道孩子的一辈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文化背景。加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四——二——一”倒金字塔。“物以稀为贵”,一个孩子成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代人关注的焦点。孩子一声咳嗽,也会绷紧全家人的神经。3.对孩子的影响: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一切都要顺自己的意,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满地打滚,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的不良心理。在溺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把别人对自己的爱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不懂得感恩,不会善解人意,稍不满意就耿耿于怀,他们只习惯于被爱,不知道爱人,不合群、不关心他人,也不孝敬父母,所以说“骄儿无孝子”。青少年问题学者艾如张、刘艳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一书中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你对体贴入微,他却是对你另眼相看;你视他为掌上明珠,他看你却是前世仇人:你对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却对你举刀相向!”他们往往在家里胆大包天,肆无忌惮,因为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由他说了算,他不懂得宽容,不会体谅家人的辛苦。可是,在外面却胆小如鼠,不自信,缺乏责任感,成了“百步大王”,产生畸形、变态心理,使得性情浮躁、粗暴、狂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最终,走向歧途。江苏太仓一18岁的高中生高某,从小娇生惯养,上小学时偷东西,妈妈轻描淡写地骂了几句。读初一时,因勒索被派出所抓了。母亲赶到派出所求情,求派出所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学校。读高中行窃,母亲发现了,叫他赶快处理掉赃物。仅2000年暑假就偷了8次。后因偷盗被一位19岁的女工发现,他竟将这名女工杀害,并毁尸灭迹。溺爱不明,导致了高某的心里扭曲,最终走向犯罪。4、走出溺爱的误区。克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开始。百善孝为先。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会为他人着想,慢慢学会关心他人。为将来善待他人,广交朋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不可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会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呢!怎么会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呢?——情感引导,榜样激励,反复训练,长期坚持。从会说话的时候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向父母长辈说“早上好!”“谢谢你!”“晚安!”离开家要与父母道别,回家了要打招呼问好。给下班回家的爸爸妈妈倒一杯水。给爷爷奶奶捶捶背。过生日时,不是只等待父母给自己送礼物,而要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懂得自己的出生之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要给孩子讲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哺育自己的艰辛,职业的艰辛,持家的艰辛。让孩子理解父母。榜样激励。经常讲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给孩子听,使孩子学有榜样,受到感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