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4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1页物联网体验馆观后感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网联万物”日益突出。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虽然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物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正改变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我们认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联万物”的发展,互联网节点将会在若干垂直型产业中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创新的共同主题之一就是他们允许人们将之前碎片化/独立的环境(例如他们的家,工作,汽车)连接起来,这样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够更有生产力。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我们认为“网联万物”的实现并不是对其“存在颠覆”,而是对其“改造”。这些创新还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产能和效率,和公司利润。封一:全球迈入“网联万物”新纪元1。“网联万物”(iot)的新经济1.1“网联万物”已进入我们生活在刚过去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思科的ceo提到“网联万物”时曾提到:“过去6-9个月,就好像开灯一样,世界突然豁亮了。全世界的政界、商界领导者突然开始明白这会改变他们的国家、改变就业创造、改变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企业意识到这的确是个”赚钱的买卖“,也会令他们与客户、员工及其他人的互动方式改变。”在中国,“网联万物”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已随时随刻在发生。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了微信以后,使用短信的时间急剧下降。甚至,微信群做为聊天工具之后,代替邮件功能,很多协同通过微信解决。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科技时代的拐点,“it作为一种服务”:信息服务在根据需求以各种形式被提供(itaas)。科技行业以15-20年为周期。每一次周期发展带来至少10倍的用户数量增加,从集中时代的几千台大型主机和pc电脑,到客户端-服务端时代的数百万台个人电脑,直至现在数十亿的智能手机和传感器。从某种程度上说,短信邮件代表着传统经济,微信就是新经济。以“网联万物”为代表的新经济改变着我们生活,也改变息息相关的行业。过去几年“网联万物”概念日益突出,“网联万物”的发展势头日益增强。虽然对“网联万物”的准确定义可能不同,但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设备和系统(“物”)被安装上低成本的传感器和调节器,通过下列途径来完善其功能:a)从内部(具体至设备本身)和外部(从周围环境提取)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b)互联网连接使得一张巨大的“物网”(包括社交网络元素)形成,在这张“网”下,我们可以用其他设备(包括移动计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及/或数据检索。“网联万物”的经济的基础在于科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相关产业成级数增长。我们认为在这轮科技新周期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网联万物”将主导未来人们社会方方面面。1.2全球“网联万物”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网联万物”仍处于初期,但过去几年“网联万物”却发展迅猛,而这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推动了互联设备的增长。根据思科的估算,全球范围内互联设备的数量已从2003年的5亿件(或人均0.08件)增至2010年的125亿件(人均1.84件),到2020年将增至500亿件(人均6.58件)。上述的“人均”数据是基于全球总人口得出的。如果我们仅考虑连接到互联网的个人,则这一比例将出现大幅上升--2010年的数据将从1.84上升至6.25(对发达国家而言更高).“网联万物”并不仅仅意味着设备,还包括互联性、计算能力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所需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类公司都试图在更多的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使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日趋接近。我们预计将来,这种竞争将在多个层面展开--从操作系统到硬件直到应用程序。瑞银全球科技团队认为,在“网联万物”的当前阶段,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决定消费者整体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apple电视被设计为与ios移动设备(iphone,ipad)相匹配,并与itunes和icloud相集成。因此,如果用户决定使用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也就决定了他/她会使用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最佳的端对端体验。由此,未来操作系统应会成为主要的竞争战场。一方面,封闭式系统能带来更集成化、一致性和可预测的体验--ios设备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