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7页共NUMPAGES17页第PAGE\*MERGEFORMAT1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7页《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题目: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学0801班学生姓名:*****学号:***********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摘要:西方财务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把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当中,提出融资方式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先内部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模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我国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及特征,内部和外部解释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原因,归纳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对策。关键词:股权再融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再融资偏好1引言西方财务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把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当中,提出融资方式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先内部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模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我国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其目的是为了谋求企业的发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是这些资金被上市公司“圈”走之后,就成了公司可支配的资源,而上市公司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涉及整个国民财富和资源的再分配,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社会发展与安定2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涵义2.1再融资再融资,是相对于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PublicOffering)而言,上市公司在初次公开募集到资金后,再次或多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其中债权方式和股权方式均称为外源融资方式。内部再融资方式即留存收益转增资本,债权融资方式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向金融机构借款等,股权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2.2股权再融资股权再融资是企业通过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股权再融资所筹集的资金在性质上属于企业的主权资本。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它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优点在于首先是无须偿还,其次是偿付风险小,另外可以增加企业的信用。缺点首先是通过发行股票再融资会增加企业的股东,容易分散企业的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另外企业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且股票的发行费用也较高。3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特征3.1总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我国再融资市场从总体规模上看虽然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上市公司再融资总体规模呈现出一个从相对平稳下降,而在2006年又迅速回升的形态。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6年股权再融资的发展状况。表12000—2006上市公司再融资量与总融资量的比较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股权融资总额(亿元)1582.841190.04801.58884.35917.05527.352858.60股权再融资额(亿元)770.01631.47262.70365.93482.18317.39910.40注: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整理3.2融资方式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三种方式。自1993年至2006年,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募集的资金总3277.74亿元,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的42.25%,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表22000年—2006年我国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年份配股家数增发家数可转债家数配股筹资额(亿元)增发筹资额(亿元)可转债筹资额(亿元)2000162212537.93203.5828.502001126230430.64196.830.0020022228556.56164.6441.50200324161574.71110.62180.602004231212104.49168.66209.3020052502.62278.770.00200624994.32847.1040.04注: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