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2种群和群落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2.种群密度的调查(1)调查方法 (2)实例: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50尾,全部进行(1)甲、乙、丙分别属于⑨增长型、⑩稳定型和 衰退型。(2)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是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其出生率 >死亡率,所以该种群数量会 增加。4.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1.曲线A: “J”型曲线(1)形成原因: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2)数学模型(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 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3)应用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与判断(1)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判断技巧 (2)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知能拓展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3.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的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例1(2017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2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知能拓展样方法的计数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点上的个体。(如图实心圆表示需统计的个体) 例2(2016课标全国Ⅱ,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 答案C三、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思维点拨“λ”值典型曲线解读(1)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ab段:尽管λ值减小,但仍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3)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4)d段:λ<1,种群数量逐年减少;(5)e段:尽管λ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减少,至f点时种群数量达最少。2.“S”型曲线中K/2值与K值在实践中的应用知能拓展有关K值的2个可变性(3)图乙模型中: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引起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例3(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15)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3.实验结果4.注意事项(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2)显微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相邻两个边及其顶点的酵母菌。(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知能拓展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1)血细胞计数板(如图所示):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图A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