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净沙·秋思》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天净沙·秋思》说课稿1一、说教材。《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组元,通过对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远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点。结合单元要求和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元曲的认知感悟能力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收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元曲一些文学常识。2、提高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背诵并默写课文。3、通过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并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思乡情。教学重点是: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二、说教法。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古典诗词苑的一朵奇葩,可采用下列赏读古典诗词的.途径来感悟堪称一绝的意境美:(一)情景设置激兴趣。(二)朗读吟诵引感知。(三)品词析句求深入。(四)以诗作画入意境。(五)联想想象促感悟。(六)知人论世探根源。(七)联类比照寻互证。具体教法是:1、目标导学法。2、情景设置法。3、知人论世法。4、化诗入文法。5、点拨法。以上教法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营造氛围,用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可高质量的达成教学目标。三、说学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兼容并举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1、积累法2、情感体验法。3、朗读感悟法。4、自主探究法。5、联想想象法。6、讨论交流法。以上学法,能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四、说教学过程。(一)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1、掌握小令的朗读技巧。(课件:课文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仿读。3、师生挑战赛。4、背诵小令,默写小令,同桌订正。5、自主质疑,合作释疑,描述内容。(二)美读想象——感悟意境美。1、美读课文。2、找出小令中流露诗人情感的关键语句。3、找出帮助表现作者情感的景物。4、以诗作画,把独立的景物、人物组成一幅画。(课件:背景音乐)5、赏析诗画合一的意境美。(三)品味延伸—赏析情感美1、联类比照,感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之美。(课件:《寿阳曲》、《四块玉》)2、积累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五)欣赏歌曲—感受永恒美。1、欣赏歌曲《游子吟》。2、师生深情诵读小令。3、课堂结语。五、说板书。用黑板上的简笔画加上点睛之笔“深秋晚景图,天涯游子悲”作诗情画意的板书。《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天净沙秋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这篇作品是元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作品,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它无论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品味学习的地方,为了让学生走进作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我运用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作品中的意象,从而体会到作品的完善到“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程度,感受作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功底,感受作者将情与景高度融合的艺术手法,感受一个长期漂泊天涯的沦落人内心的愁苦孤寂之情。【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令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品味每个字,感悟作品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教育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多媒体,收集作者的资料;使朗读有视频、音频效果;使绘画更加便捷修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典文学话“秋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作者,崇拜作者,从而激发学习他的作品的积极性)1、介绍马致远元曲中的地位;2、介绍《天净沙秋思》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在这个环节中,点击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这部作品在古曲文字中的地位,调动“主体”作用)。二、气韵流转感音律1、播放配乐诗朗读;2、学生说说朗读这首小令的感情色彩(悲凉)、语调(深沉)、节奏(舒缓);3、模仿朗读;4、抽个别学生配乐朗读,并背诵(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走进音频,视频所渲染的意境中去,感受古曲文学的音韵美)。三、魅力缘何近千年1、说一说(1)作品前3句多少个字?写